第729章 显得分外突出(2 / 2)

众官员你一言我一语,叫苦喊冤的多,却没什么实质性建议。

廖相爷见议论不出个结果,抖了抖官服的前襟,站起身来:“去粮仓看看再说吧。”

他想的是,实在不行就让长策河运加紧运输,再急调一部分漕军和粮船,能运多少算多少。

毕竟,昌河是否会发大水还不一定,是否会波及大河更未可知。

廖家世代居住通州,廖相爷对这个地方熟悉的很。

现在仔细回想,若单看万顷仓的选址,其实还算不错。地势平坦,面积够大,车辆进出方便。

但若看整体地势,还真有些低。

一行人就这么出了府衙,坐轿子的、乘马车的,还有步行的,一路浩浩荡荡前往万顷仓。

码头忙碌,仓库这边也不逞多让。数不清的人在各个仓房之间来往装车,之后再运往码头。

廖相爷想起刚才魏玄林说的,如果垛工足够的话。

看如今这运粮场面,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翻好几倍的运输量,码头上和粮库的垛工似乎真的不够用。

在粮仓转着看了看,廖相爷掉头,往码头方向走去。

府衙的一干官员陪在廖相爷和李长治等人周围。

但在内心里,真正为运粮着急的却没几个。

认真说起来,万顷仓的粮食运输不得力,通州府衙的官员有点责任。

但若说这个事儿有没有那么紧要,却是仁者见仁了。

还是那个想法,通州作为水路运输枢纽也有几百年了,却没见哪场水患,能波及到通州和万顷仓的。

运粮这事,半个月能运走最好,大家皆大欢喜。

若运不完,再拖上半个月一个月,乃至两、三个月,也屁事儿没有。

就这样,一群穿着官服的人,怀揣着各自不同的想法,到达了码头。

码头上的人,或者在码头做事的,或者来送人、接人的,或者来往转悠着,揽个跑腿卖力气什么的活儿的……各色人等都是避之不及,纷纷躲开。

在大家都退开的时候,站在原地的人就显得分外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