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影史上第一反派(3 / 5)

一个反派人物、演员。

遥想前世……

在希斯意外去世后,《蝙蝠侠》系列第二部《黑暗骑士》成为了他生前最后一部完整出演的作品。

六个月后,《黑暗骑士》上映,获得爆炸性的票房与口碑。

希斯莱杰所出演的小丑,成为永垂影史的反派,几乎收割了整个颁奖季的最佳男配角奖项,并在上映的次年,奥斯卡上得到小金人的追封。

漫改超级英雄电影中,如果说《黑暗骑士》尚且有《守望者》可以争论高下,那么希斯莱杰所扮演的小丑,则是无可争议的最伟大的反派。

在世界影史中,小丑也能与《沉默的羔羊》的汉尼拔教授,《七宗罪》的约翰杜,《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变态警察等等公认的经典并肩,站在反派万神殿的最高处。

对于小丑的疯狂赞誉,万众膜拜,希斯莱杰的意外死亡,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导演也在希斯去世后,重新修改了剪辑,突出了小丑的戏份,电影上映后现象级的影响,也与希斯莱杰遗作的宣传有关。

但这个角色,绝对不存在过誉。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不是演员的表现足够强悍,也断然扶不上神位,会给人一种钦定的感觉。

而小丑的封神,显然掀不起争议的波澜。

希斯莱杰死于过量服用镇静止痛药物,起初拿下小丑一角,他就在酒店闭关一个多月,揣摩小丑的精神,动作,声线,写日记,深度体验角色。

坊间流传的一种说法便认为莱杰与小丑的融合太深,无法出戏,才借助药物摆脱痛苦,被塑造出演员用生命献祭换来伟大演出的神秘色彩。

但这有个前提,就是在人们的认知中,希斯莱杰就是小丑。

可以试想一下,比如某些流量明星嗑药嗑死了,他们生前最后一次辣眼睛,即便有公司和丧尸粉丝的硬性煽动,看看能在鸡飞狗跳之后留下什么痕迹,多年以后可还有人记得?

出演小丑这个角色,可谓是地狱难度。

人物本身就是漫长庞杂的美漫中人气最高的反派,电影真人化方面,蒂姆波顿版的《蝙蝠侠》中,奥斯卡影帝杰克尼克尔森所扮演的小丑已是公认经典。

如此背景下,一个28岁的青年演员希斯要再度扮演这个角色,既要有不负漫画经典的诠释,又要避免重复前辈的珠玉在前,难度可想而知。

但最终,观众看到了一个完全突破漫画卡通式风格的小丑,从面部到肢体的小动作,到言语与笑声的诡异声线,仿佛声带钉满线条,喉间住着一个操偶师,精确控制着的各式发声,又带着不像人的机械感。

广义上的小丑,之所以时常出现于惊悚恐怖题材的影视,很大原因就在形象上似人非人的恐怖谷效应。

希斯莱杰的小丑,可谓做到了极致,作为罪恶之都哥谭孕育的怪胎,集精神病、罪犯、孩童、艺术家、哲学家于一身,荒诞间一股毛骨悚然,毛骨悚然间又有一份超然。

当然,人物的成功打造,不仅靠演员的形神一体,也离不开导演编剧的创作支撑,导演为小丑建立了非常丰富的人设文本,并在拍摄中经过莱杰的执行与提炼,方才打破漫画与商业类型片的桎梏窠臼,成就了超级英雄电影的最强反派。

为了演好这一角色,希斯·莱杰做了许多疯狂的事,把自己锁在汽车旅馆里四十三天而不离开,他从不看电视,也不用手机上网,目的是为了体验被关在牢里那一场戏时,了解小丑角色真正的心境。

最后,他逐渐有了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除此之外,为了真正进入角色,希斯·莱杰还做了一本剪贴簿,里面充满恐怖的故事和令人不安的图画。

王子安过去几个月的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