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价格问题(第二更)(2 / 5)

硬核厨爸 旁墨 3843 字 9个月前

;要去融汇和兼顾两方,如此才能够真正开创出自己的一派。

  冯一帆想到了自己改良的几道菜,也是跟岳父认真说了一下。

  “爸,比如原本的松鼠鳜鱼,我倒是觉得,我们其实可以用西式的雕琢和摆盘,把鱼给做得更加精致,并且在调味上,也可以进行一些调整,不再是单纯用糖醋去做,实际上可以用一些水果去进行调味。”

  苏锦荣点头:“这个其实你们爷爷尝试过,以前啊,你们爷爷曾经用菠萝做过松鼠鳜鱼。”

  冯一帆听了也是有些惊讶:“哦?爷爷用菠萝做过吗?”

  苏锦荣将那一段说给了女婿听。

  当初苏泉晟老爷子之所以用水果,是因为吃的人不能吃很甜,所以为了要让口味上不差,老爷子当初用了菠萝去做。

  苏锦荣感叹:“当年啊,没有现在的很先进机器的,那时候需要把菠萝碾碎后,一遍遍过滤出菠萝汁,然后进行调味的。”

  冯一帆能够想象到,对传统的国内老厨师们来说,他们的时代确实也受限于工具,所以很多时候只能是自己去想办法,用一些比较土的办法去尽量解决。

  苏锦荣又说:“当初啊,你们爷爷用很多水果汁做菜的。”

  冯一帆耐心听岳父说,心中也是有些佩服爷爷。

  当初老爷子不光是用菠萝汁做松鼠鳜鱼,还用苹果汁做过虾球,以及混合了各种果汁,烹调出一些美味汤菜。

  冯一帆听完说:“爷爷还真是厉害啊,思路是那么的超前。”

  苏锦荣说:“自然是超前,否则如何能够在国宴上崭露头角呢?”

  冯一帆认同这话。

  想一想,当年妻子的爷爷,尽管出生在一家小餐馆,但却能够在国宴上崭露头角,甚至是一跃成为国宴主厨,确实是需要有足够的本事,尤其是在一些烹饪手法上,不能够拘泥于固有的方式才行。

  毕竟国宴很多时候,可能是要面向国外的一些人。

  也是需要在口味上做出适应别人的调整。

  只不过,后来老爷子离开国宴舞台,回到苏记之后,所传的都是一些传统菜。

  苏锦荣说到这里也是感叹道:“当初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你们爷爷在苏记收徒只传那些传统手艺呢?

  实际上,不把传统的东西学扎实,怎么能去谈融汇和创新呢?”

  显然,苏泉晟老爷子很清楚基础的重要。

  所以他坚持在苏记只传授传统技艺。

  目的是希望后辈,先把自己传统的手艺学好,然后走出苏记,再在苏记所传那些传统基础上,去学习、融汇和创新。

  因而,哪怕是后来苏记徒弟们跟老爷子有些分道扬镳。

  可是当他们老了,只要是还在干厨行,那么都会打心底感激苏泉晟的教导。

  冯一帆觉得,这可能才是真正大师的远见吧。

  翁婿俩进入古街,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