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1章 旭日东升(2 / 3)

逍遥侯 大司空 3129 字 2021-10-18

子机灵劲儿,一点就透,压根不需要多说废话。

经历过逼宫大戏的刺激后,李中易现在彻底想通了,与其选个有本事的首相,不如选孔昆这个跟屁虫。

反正,李中易定下的大政方针,由孔昆领着群臣们执行下去,落实到位即可。

朱重八敢废除宰相,分权六部,那是因为,他是精力极其充沛的工作狂。

李中易熟读过明史,他自然知道,老朱的后代皇帝们,包括永乐帝在内,都没有精力一天批阅几百份奏折。

杀鸡取卵的事儿,李中易是不会去做的,那太累了。而且,皇权需要相权的协助,不管怎么绕,迟早绕不过内阁这一关。

“有减有增,才是正道理。我琢磨着,是不是把三司衙门和户部合并了?”李中易故意试探了一下孔昆的配合默契程度。

孔昆马上哈着腰说“臣也以为应当合并了,政出多门,是导致政务办事效率低下的根本性弊端。”

这不就是个应声虫嘛?李中易哑然一笑,也好,也好,只需要配合着推行他的大政方针,独相的格局,其实也完全可以延续下去的。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朕打算,增添教部、商部、民部、税部、技部和农部,不知孔卿,意下如何?”这又是李中易的试探性询问。

孔昆毫不迟疑的起身,拱手说“臣也以为,理当如此。商部者,保护商贾的生意,让朝廷更顺畅征上商税,实乃旷古未来的创举也。所谓民部者,护民之意也,可以抑制大乡绅们,对草民的盘剥。农部者,若是在全国广布劝农官,必能稳定粮食产量,促进农耕的科学性……”

科学性?李中易有些诧异的望着孔昆,心说,行啊,他只信口说过几次科学性,竟然叫孔昆记住了。

不管李中易说啥,孔昆都能找到合适的解释,把皇帝的决策变得更加的合情合理,这也是一种极大的本事。

孔昆拜为首相之后的第一独对,竟然长达两个半时辰。而且,李中易史无前例的在寝宫里留了膳。

这就等于向群臣们发出了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皇帝打算大用孔昆了!

没几日,由孔昆独任宰相,各部尚书们集体参与商议大政的格局,也就随之定了下来。

如今的尚书省已经名存实亡,六部尚书也改为内阁集体领导下的十二部尚书,加上孔昆这个首相,也就组成了十二人的大内阁。

如今,新学尚未全面铺开,苦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依旧占据了知识分子里的绝大部分。

李中易也不可能完全堵死了旧学读书人的晋身之路,那会出大问题的。

所以,新设立的教部,就和掌管科举的礼部,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

总而言之,新学新办法,旧学旧办法。但是,旧学的读书人,只能进入翰林院啊,国史馆啊,礼部啊,这些相对比较务虚的衙门任职。

而新学的读书人,出路就广泛得多了。诸如州县官,技术性的衙门,都被留给了新学的门徒。

高考的指挥棒之下,李中易有理由相信,随着新学门徒的逐渐被重用,旧学必定会持续性的萎缩下去。

所谓的皓首穷经,见鬼去吧。

老学究们,就算是学贯十八经,也完全解决不了,工业文明碾压农业文明的降维打击。

由于文臣集团的作死,李中易以绝大的气魄,一次性贬官近千人,彻底的扫除朝堂上的守旧障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糟糕局面,从此以后,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已经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科技之光,再也不是从西边传来了,而是起自东方的大汉帝国!

说实话,要想扭转千年以来独尊儒术的格局,确实难于上青天,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李中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