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难难难!】(2 / 3)

梦回大明春 王梓钧 76 字 2020-11-24

真正的统兵大将是潘贵——王渊当年亲自训练的六千士卒当中,潘贵如今爬得最高,已经是正三品京卫指挥使。

“潘将军,你来指挥。”张仑颇为忐忑,八千对两万太吓人了。

在潘贵的指挥下,旗令官挥舞令旗,八千多人迅速结阵。

车兵队在前,士卒推着独轮车徐徐前进。这些独轮车有坚固木板,可以抵挡正面射来的箭矢,还内置许多拒马设施,随时可拆装结成拒马阵。

车兵之后,是长枪兵和刀盾兵。

长枪足有三米多长,与刀盾手一起保护车兵。

接着是火铳手和弓箭手,藏在内部随时可以集结射击。

随后还有炮兵,被骑兵、预备队保护。

“轰轰轰!”

佛郎机炮见面就是一轮齐发,而对面的叛军居然没带炮,只能死扛着提前发动冲锋。

“火铳兵、弓箭手上前!骑兵两翼准备!”潘贵喝令。

旗令官立即挥舞旗帜,火铳兵、弓箭手上前射击。两轮齐射出去,对敌人造成的伤亡并不大,但乱军缺乏通畅的指挥系统,瞬间变得阵型杂乱不堪,不时有局部小股部队溃逃开溜。

“杀!”

能武百斤大刀的武举人郑虎,提着狼牙棒策马而出,带领骑兵冲击乱军侧翼。

剩下的不用再说,中央军完胜。

两万乱军,死伤千余人,被俘八千余,其他全部溃散于荒野。

大同副总兵李瑾,站在城楼上都看傻了,再也不敢有丝毫作乱的心思。

顺利镇压兵变的席书,却眉头紧皱,没有丝毫喜悦之情。

大同就是个烂摊子,今后一两年够他忙活的。

大同镇与辽东镇,都是大明九边之一,但实际情况相差迥异。

这么说吧,大同镇的卫所系统,虽然依旧还存在,但营兵至少占到了一半左右。即,辽东以卫所制度为主,大同这边卫所、卫戍制度参半。

历史上,由于嘉靖朝多次爆发大同兵变,大同镇干脆全面转换为卫戍制——卫所兵只需种地就可以了,彻底沦为农奴。卫所军官保留世袭身份,但以作战军职而论高低。军事单位不再论卫所,只论城、堡、墩、营,精锐兵力全靠招募而来。

这种变化,是从正统年间开始加剧的,皆因卫所士卒不堪用,无法抵御蒙古入侵,只能逐渐转为募兵制。

似乎是一种军事上的进步,无奈骚操作太多!

首先,常年拖欠正工资,只发口粮和战时补贴。其次,一旦战事不那么紧张,就大量裁撤被招募的士卒,以此来缩减朝廷军队维护费。再次,募兵更利于武将吃空饷,搞得朝廷更不知道大同有多少兵。

席书不但要凭借武力镇压,清理整个大同的军田。接着还要清理兵额,那玩意儿比清田还复杂,能把所有本地将领都得罪完。

席书这个三边总督,根本不敢离开军营,去哪儿都得带兵保护,否则他必然死于非命。

更可怕的是,万一蒙古南侵,只能自己带兵顶上。本地将领都不需趁机报复,只要按兵不动就行,一旦蒙古军队酿成大祸,朝廷很可能把席书治罪下狱!

虽然王渊调来两营豹房士卒帮忙,可这些士兵的妻儿老小都在京城。留驻大同一年可以,时间太长必然思归。而且这两营火器比例高,军饷和维护成本也高,长期扔在大同会惹来无数责难。

席书必须争取在一年半载之内,彻底完成整个大同镇的清田、清兵事宜,还得抽空镇压兵变,遇到蒙古入侵也得自己顶上。

而军队的后勤也是问题,后勤军官是席书打击的对象,这些家伙肯定会在关键时刻拖后腿!

席书左思右想,决定先不清田,把山西行都司弄翻再说。

山西行都司的治所,就在大同府城之内。这两次兵变,都司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