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9章 寇季提出的两个百年国策(3 / 5)

北颂 圣诞稻草人 6413 字 2020-08-30

在这个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的年代。

纯正的商人几乎不会受到任何保护。

所以纯正的商人被欺压的很惨。

唯有那些脱身于豪门大户的商人,才能活得滋润。

往往,一次劫掠案发生,商人们找到了地方衙门以后,背后有背景,地方衙门才会管,背后没背景,地方衙门根本就不管。

由此可见,这一条商律对纯正的商人到底有多重要。

随着商律传便了天下,原本稍微恢复了一点活力的大宋商业彻底的沸腾了起来。

所有的商人都嗅到了,属于商人的机会来了。

谁能抢先抓住机会,谁就能借此大发特发。

大宋朝彻底掀起了一场商业热。

被铁律钉死的文官们,只能站在一旁说酸话。

但是没人敢跳出来反驳此事。

因为他们跳出来以后,手下要面对的就是集体武臣。

武臣在朝廷清查官员从商的事情中几乎是毫发无伤。

偏偏文官们还没办法将此事当成小辫子反驳人家。

因为武臣之所以毫发无伤,是人家聪明。

人家在事情发生以后,第一时间并没有跟朝廷对着干,而是十分顺从的选择了分家。

所以在此事上武臣没错,错的是文官。

文官有亏,所以在这件事上骂不过武臣。

因为不论文官们说什么,武臣都可以将文官们对抗朝廷的事情拿出来说事。

如此情形下,赵祯会向着谁,不言而喻。

所以文官们绝对不会愚蠢的在朝堂上提其此事。

朝野上下唯一的反对声音,就是吕夷简。

吕夷简在看过了朝廷订立的新商律以后,果断向朝廷上书,直言重商是取祸之道。

他的言论得到了一部分读书人的响应。

但是赵祯和寇季都没有搭理他。

因为赵祯和寇季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商律投出去以后,没有引起巨大的变动以后,寇季和赵祯二人就缩在了宫里研究起了田地分配问题。

资事堂内。

赵祯抚摸着下巴上的短须对寇季道“四哥,此次变动,朝廷处置的豪门大户多不胜数,清查出的田亩更是多不胜数。

如今历时大半年,各地清查出的田亩数量已经出来了,现在该考虑如何将这些田产分配到百姓手里。

直接给贫寒的百姓分地,其他的百姓恐怕不会答应。”

寇季赞同的点点头,“不患寡而患不均,直接将地分给贫寒百姓的话,其他的百姓肯定会闹事。

到时候民怨沸腾,我们即便是有重兵在手,也不好处置此事。

而且,不劳而获也容易让百姓们生出轻视心。”

赵祯点着头道“四哥说的在理,四哥有什么好办法将地分给贫寒百姓,又不让他们生怨?”

寇季并没有回答,反而问道“官家觉得呢?”

赵祯沉吟着道“朕觉得可以将这些田产当成留在大宋腹地的将士们的奖赏,分出去。亦或者当成各地蒙学学童的奖励,发下去。”

寇季沉吟了一番,摇头道“不妥……官家出口成宪,若是将这些良田当成奖励发下去,很容易成为永例。

一旦田分完了,那将士们和百姓们恐怕要闹事。

而且,如此分田的话,田只会分到一小部分人手里。

不会让大部分的贫寒百姓受益。

更重要的是,他们拿到手里容易,败的也容易。”

赵祯皱眉道“那四哥觉得,该如何分配?”

寇季坦言道“臣此前就思量过此事,如今也算是有了一点头绪。臣有两个法子,一个是借助钱庄借贷,一个是服役。”

赵祯挑起眉头,看着寇季,“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