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7 最糟的一天(3 / 4)

高乐乘坐的飞机也失事,那乐子也就大了,不相信阴谋论都不行。

戴高乐来英国的时候,乘坐的是南部非洲军机。

猜猜是为什么?

猜就是英吉利海峡风浪太大。

“不用担心我,英国人如果想干掉我,就不会让我离开伦敦。”戴高乐不担心,他也不是置生死与度外,只是单纯看不起英国人。

“无论如何,明天再走。”杨·史沫资也不让走。

那就再等等。

稍晚些时候,诺曼底登陆部队的战报过来,戴高乐现在再看就性情轻松。

不知道为什么,还有点愉快呢。

跟一帆风顺的“龙骑兵”行动不同,“d”日计划的第十天,盟军仍然在滩头徘回,没有向内陆地区推进。

糟糕的天气是主因,前几天因为风浪太大,b临时码头严重损毁,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的工人昼夜轮班,用了整整三天才将码头修复。

按照“霸王”行动计划,现在两个临时码头的日均吞吐能力应该在两万吨左右,现在只达到三分之一,进度严重落后。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盟军现在应该已经占领瑟堡,拥有更稳定的后勤供应。

实际上除南部非洲第8师占领康城之外,只有美军占领了几个小镇,英军则是毫无寸进,还在巩固滩头阵地中。

温斯顿有好几次都想去诺曼底视察,一直未能成行。

蒙哥马利倒是去了诺曼底,不过却将指挥部设在军舰上,根本不敢上岸。

“我现在才明白,之所以我们在战争爆发初期一败涂地,是因为找错了合作对象。”戴高乐对英国人的恨意不加掩饰。

英国人背信弃义,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时候本来说要带着法国人一起走,结果英国人丢下法国人自己跑了,数十万法军被德军俘虏。

这也是自由法国不派兵参加“霸王”行动的原因,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那时候你们也别无选择,其实在德国人和俄罗斯人瓜分波兰之后,法国的命运就已经注定。”杨·史沫资不太同意戴高乐的话,虽然他也不喜欢现在的英国,但明显不允许其他人肆无忌惮诋毁英国。

盖文看看杨·史沫资,再看看戴高乐,不参与英法之间的恩怨纠葛。

“法国人的命运只能握在法国人自己手中,我们不会再犯类似错误,这些教训足够我们铭记终生。”戴高乐不激化矛盾,为了英国不值得。

“我们准备明天面对温斯顿叔叔的怒火吧。”盖文有点头疼,不想跟温斯顿见面。

现在温斯顿肯定很生气,说不定正在跟罗克打电话,不一定是抱怨,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更大程度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才是温斯顿应该做的事。

“龙骑兵”行动既然已经成为既成事实,那么再反对也没用,还不如顺势求一波援助,罗克这时候因为心虚,多半不砍价。

温斯顿确实很生气,但不是针对罗克,而是针对现在的局势。

战争刚爆发的时候,英国一度是欧洲唯一还在抵抗的国家。

当时的英国可谓风雨飘摇,如果不是小胡子掉头向北,英国多半无法坚持到现在。

现在温斯顿也终于力不从心。

一年前,英军还是盟军主力,尤其在北非。

“霸王”行动中,英国终于让出舞台中心位置,成为尴尬的配角。

大概从击败无敌舰队之后,大英帝国已经几百年没有当过配角了,缺乏当配角的经验。

现在时过境迁,温斯顿看在眼里愁在心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能力挽狂澜。

“南部非洲人和美国人的‘龙骑兵’行动很顺利,他们在两个小时前收复土伦,获得了稳定的后勤补给点,很快就可以和西班牙方向突入法国的部队会师。”温斯顿心情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