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节君臣妙策,下(3 / 3)

攻约梁山 山水话蓝天 5053 字 2020-04-05

不肯当奴隶折磨致死也必定拼命反抗。若不是如此,此前的叛逃中,这些僧人也不会在暴民的屠刀威胁下仍坚定选择留在我大宋了。”

赵佶点头,“有道理。”

众臣也纷纷赞许着。

做奸臣大官嘛,相互捧着才能一齐在朝堂站稳脚跟,才能加强交情更好更默契地沆瀣一气糊弄皇帝,把持住权势。

童贯得了认可支持,又严肃地说“东路是死路一条。僧犯去不得。沧北北面和西面同样如此。”

“那两面出境就是辽国。辽国虽然也信佛。但此际却是特殊。辽东渤海人造反成功,逼得无数辽人急急间丢弃钱粮物资仓皇逃离辽东迁徙到燕云生活。燕云一下子挤进来这以多衣食无着的人口,又在夏季抢掠中并没有从我国抢到预期的众多钱粮缓解困难,燕山府更是不但没沾到便宜,反而同样遭受到海盗的凶残抢掠屠杀,也被我沧北军反攻抢掠了一把,如此燕云的形势越发艰难。听说那些南下的契丹贵族老爷们对安置不满正闹腾得不轻。燕王耶律淳等正头痛无比。契丹自己人,甚至落难的朝廷与部落贵族都缺衣少食,过得正寒酸恼火,燕山府哪会有余力接收和照顾沧北叛逃来的僧犯?”

“就算辽国想使阴损手段借僧犯事件祸害我沧北边防,他们也绝不敢放出风声接纳僧犯。否则几十万汉子一下子涌逃入辽国,杀,杀不得,就算抓为奴隶也用不起。哪来的粮食养活猛增的这么多张嘴啊。契丹人自己还没吃的呢。”

“僧犯们也不傻,不会因痛快我国和不甘心当苦力服劳役就齐心协力一心叛逃到辽国求出路。佛门中可从来不缺智慧者。那些高僧长老个个精明透顶,知道辽国的困境,自会知道就算能强闯边关逃去了也不会有好下场,不沦落为奴隶,被辽国无视而任其数十万僧人在荒野中饥寒交迫在很快来临的寒冬中活活冻死饿死已经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因此他们也绝不会串联起来一齐叛逃辽国。那些有号召力的高僧长老首先就会理智地否决甚至带头阻止投辽。免得去了辽国没找到活路,更别说出路,还增加了罪孽事实,进一步激怒我大宋,遭到凶悍边军大军的无情围剿屠杀。“

”说得好。真是高见。“张邦昌还以捧场,大赞童贯,“童大人不愧是在西北带兵多年历练出来的国之栋梁干才。”

顿时,符合着迎奉的人一堆,都赞美童大人有见识。

童贯心中得意,却不至于那么浮浅,嘴上谦逊几句,面上仍是严肃郑重,在皇帝越发满意与期许的目光注视下又沉声道“东西北三面皆是死路。那么剩下的南面就是肯定不甘心当苦力的僧犯想求的出路。”

“这些妄图和我大宋及圣明陛下作对的恶僧犯,在各地军队严厉围剿震慑下不得不老实投降,但汇聚沧北后人多势众怕是又会在某些高僧蛊惑或在某种执念下妄图闹事甚至悍然造反。为防止这一点,首先在灭佛中要要求各地官府必须坚定把抓捕过程中敢逞凶反抗的一切恶僧全当场杀掉,然后在各地军队严密接力押解过程中再把那些暂时表面臣服实际桀骜不驯不老实的逐步鉴别出来坚决清除掉,无论是名望多么慈悲高大的高僧也得杀,尽量减少鼓动造反的隐患。“

”其次,为防止众僧悍然南下犯我内地并煽动民心甚至军心一齐祸乱内地,兴风作浪掀起浩劫。僧犯必须局限在沧北之内。镇守沧北南境的乾宁军必须加强戒备,牢牢堵住僧犯南逃的通路。这还不够。如今整个沧北四军州剩下的总兵力也不足两万,防范转眼就到的辽寇南下秋猎杀抢已经艰难,怕是难以分兵看押僧犯老实屯扎沧北干活。需要令高阳关路观察使宿太尉调河间府边军几万协助沧北接收和看押僧犯,并和沧州军一道共同把守好僧犯的南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