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这就是战争,上(3 / 4)

攻约梁山 山水话蓝天 5275 字 2020-04-05

的灵活。

想保护自己,杀死对手,尤其是想以弱胜强抗得住长时间厮杀消耗,打到最后仍有比敌人充沛的体力马力和更灵活身手坚持到拖垮敌人的力量士气,彻底击溃敌人的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负担最轻,身手最灵活,能始终保持最快的进攻进攻进攻

秦一统六国,着甲简陋不堪甚至薄衣赤体的秦军能扫平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装配了重甲的六国军,也是这个道理。

而且,正是因为缺乏盔甲保护,才逼得人不得不比敌人更勇猛,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幸运从战场血磨盘活下来。

而这种人人不得不奋勇疯狂冲杀共同构成的排山倒海般整体军队气势,也正是吓住敌人,压倒敌人锐气和信心的一种无形的取胜力量。是心理战因素上的胜利因素。打仗最重的是气势。

还有,古代打仗,都是拼人手的军阵,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双方还隔着几百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你若是领军的主将大将,若是站在军阵后面,你能看到什么?能清晰准确观察到敌人敌阵什么?能正确及时判断什么?

只有站在最前面冲在前面才能看得最清,判断最准,最能及时察觉敌人的弱点,临机决断才能最及时最有效

这是个很复杂很玄妙的战争问题。

当然,金军将领有勇猛悍不畏死的精神是主要的。

他们个个都是白山黑水极度残酷的渔猎生活磨出来淘汰突现出来的时代强者精英,也有足够自信的武力身手实力和在战场上的自保能力。

换作是辽宋军那些传统老国的被酒色富贵泡软了身心也习惯了金贵自己高高在上指挥别人送死的将领,就算他临场变得忠勇爱国不怕死,上了战场敢轻装领头冒险,结果也只有死得更快而已,不起好作用,反起反作用,主将开战就死了,失去指挥,军队也只会败得更容易也更惨重。所以腐朽了,弱了,就是连锁反应怎么也不行了。

在赵岳的眼里,看着强大而自信的高永昌就是个虚张声势色厉内荏的战场小丑。而金军确实是打出来的老道强者。

只一点就能说明问题。

渤海军是提前在山脚下的平原立起早就精心策划好的周密军阵等待金军杀来的。金军是稍后才来的,面对对手既成事实本应该是被动只能选取不利中较有利的站位迎战的。

可高永昌却不是当道大体南北列阵以困阻金军,而是背靠首山大营面北列阵。既然是阻挡南下的敌人就无法占西北风的上风头,那至少完全可以利用就在这里的时间优势尽量争取最起码避开正迎风而战的被动冷兵器时代的弓箭是战场开局大杀器和决胜优势,顺风射箭和逆风射箭,那威力和效果天差地别。同样的弓箭射程,上风的人自然能轻易顺风把箭雨射到对手。逆风的人在正常射程内却风稍大就无法射击到敌人,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何况金军蛮子们是游牧渔猎者,射击能力本身就不是渤海人能比的,吃肉的野人也比吃草的奴隶族渤海人更强壮有力,弓力也更强劲,射程更远。

不算弓箭,只顺风冲杀也占尽优势。

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顺风冲杀就是如有天助,浑身轻快得很,不用使劲也成仙御风般飞一样冲过去了。而逆风的,且不说风沙迷眼的忧虑不利影响,若是风大,哪冲得起来呀,不被风刮得混乱倒退就已经是幸运了,哪来的锋芒冲击力。

高永昌和部下参谋智囊及将领不可能连这点常识都不懂。

高永昌怎么也是一代枭雄,但他却仍然如此布阵,只能说明一点,他和他的骨干心腹及将领心底里是非常惧怕金军的,潜意识里对野战打赢金军是没他对将士们国民们吹嘘的那样有必胜信心。近距离背靠山寨大营列阵就是准备战败好方便随时逃跑,撤回大营,依仗堡垒对抗金军。高永昌和主要将领都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