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赵岳的又一大招,2(3 / 4)

攻约梁山 山水话蓝天 5401 字 2020-04-05

能省下一大笔财政开支和国耗。

宦官的品行能比饱学道德大义有事业与名声追求的士大夫正?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是,宦官太多是那位深藏皇宫的海盗间谍老太监的徒子徒孙,这些徒子徒孙明面归总管太监兼秘谍头子谭稹领导,心里自然服从的是这位同样深得皇家信重的资深老太监靠山的心思,虽然宫中没几个宦官知道老太监的间谍秘密身份,徒子徒孙们外派后,却无形中自然服从和贯彻的是赵岳对宋王朝的意志

赵岳心里话了赵佶赵桓,你们无能管理不好宋国,很容易把王朝玩倒了。那,我当无形的皇帝代你们父子管理国家好了。由我用你朝廷的势力间接控制天下,风雨飘摇中的宋国才能挺过需要挺的这段日子。

加强宦官权力,削弱文官的权势,在操守上,宦官也比文官有些客观优势。

宦官没后代。经历了叛逃潮,人口户籍全乱了,很多北方人迁到了江南。内地人迁到了沿海。宦官就算有亲人族人,如今八成也联系不上了,贪污太多钱给谁?又没金银财宝可捞,能捞的全是不方便隐藏卷走的沉重铜钱,在朝廷严密审查转任或调回皇宫的配套手段下,这些宦官贪腐的心会进一步削弱,到了地方掌权肯定会贪,却不会比文官更糟糕。

另一优势是,到了王朝末世,文人会批发无耻,文官会成批的无骨,与此相比,依赖皇权的宦官更忠诚君王。

北宋末历史上,金军杀到京城,宋朝廷惊急照令各地官府赴京勤王,圣旨下了无数,结果却只有个张叔夜来。控制地方军队,嘴上一贯声称忠君爱国大义节操的文官都在只顾私心盘算,心安理得冷酷安全的旁观皇帝朝廷陷入危难死亡。

这个世界的宋王朝,若是和历史上一样的号召勤王,会有多少地方文官会(敢)带兵来?

赵岳敢说,肯定是0。

不要高看儒教社会氛围以及相关大义教导出来的人的节操素质。

不要有任何幻想。

别说是宋国这剩下的全是王八蛋,就算那些节操素质好的成了海盗国公民的官仍在,勤王时也照样不会积极勇敢。

国家灭亡时,就不要指望那些士大夫了。

否则得到的只会是震惊和伤心。

儒教士大夫,包括读书人,整体上就没生那个带兵救国征战疆场的胆子。尽管重视虚名,总是嘴上叫嚣追求的是我辈读书人大丈夫生当整顿乾坤,力挽狂澜,挽江山于既倒,救生民于水火嘴炮,说说而已,无胆,私心太重太精明现实。

相对的,管军太监却会有勤王积极性,会有不少的太监催促逼迫当地主将去勤王。

因为他们完全依赖朝廷依赖皇帝,陛下安稳,大宋不倒,他们才能有好日子过。否则,他们只不过是乱世中最凄惨无助的蝼蚁,比最卑贱的草民都不如。

由宦官在地方代朝廷抓军事训练,监控和引导将领忠心朝廷,没有文官禁止和扯后腿,地方将领愿勤王的也会多些。

至于宦官管着地方司法权却不懂律法,不会查案子,这不是问题,可以学习,而且手下有人会啊。

总有提刑衙门或地方其它司法人员在叛逃潮中能幸存下来,可以顶上具体办案业务。这种人幸存得还不少。当时,在海盗的指引下,叛逃潮有意宽松多放过了司法人员,狠狠教训了却并没大杀。除非是罪大恶极名声响太该死的,必杀。

怎么要这类刑案老手老实放弃勾结配合地方官和宦官领导作对,也容易。

军政一分家,军队的地位无形中就高了。文官的权力和威势就小了。军队为摆脱开宋以来文官肆意愚弄轻贱控制利用武夫的局面,为了上达天听升官,加上,宦官代朝廷直管军队,也不再是过去的监军那样有权瞎左右军队的战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