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乱世(3 / 5)

去。

剩下一名尚未觉醒灵性的心灵武士,则充当他的跟班,面对一个文明社会,他很自然的将自己摆在体面人的位置上,怎能事事亲为?

大半个小时后,赵文睿站在一处林木掩映的山崖上,眺望山下的城镇。

这是一处群山间的开拓土地,面积有数百平方公里。

黑色沃土应该是伐林获得的,厚厚的腐殖土能为作物足够的养分,所以通过农田里一扎扎麦秆儿的体型、高度,就不难看出这又是一个丰年。

当然,丰年并不代表富足,毕竟还有‘多收了斗’的典故。

既然是一个大战将起,全民愤懑躁动的时代,底层人士的日子自然是不可能好过。荒有荒的忧,丰有丰的愁。

不过他感受到了大量强作欢笑的情绪,就是那种过节或宴会,即便不开心,也要认真应付一下的情形。

略一思忖,他便有了头绪,应该是庆祝丰收节,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这个节日是要比新年还隆重的,不开心也要应酬一番。

距离这山崖最近的是一处村落。这让他感到略微满意。

村落与农庄不同,农庄更有秩序,管束更严格,往往是贵族的私产,是以农业为主、养殖、手工业为辅,基本能自给自足的功能设施。

相比于小农经济模式,庄园经济模式在欧洲更为普遍,哪怕是在20世纪初,庄园的最基本劳力,仍旧有农奴存在。

村落也不同于村庄,村庄更具团结性,往往是以一个,或几个家族为主导,置换在东方,就是宗族,李家庄、王家庄,诸如此类。

村落是村子与聚落的合成体,也可以视作聚落的进阶。

聚落是最基本的以户为单位的群体,它的主要特征不在于小,而在于临时性。比如说一帮流浪汉,习惯了在某处桥洞附近居住,那么这就是个小聚落。

每个成员都是自由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人悄无声息的离开,当然也有加入的情况。

村落就是在聚落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化,其成员或许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但一起相处了数年、十数年,倒也得宜,且有明显安定下来的趋势,这便是村落。

他之所以能知晓那是一处村落,在于其房屋位置、结构、房屋周遭的规划和摆放的器物等细节。

综合分析,他有理由相信,这个村落最初缺乏权势人物,因此房屋布局散乱,后来虽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大致格局已定,重新造屋的花费可不少,于是就成了现在这番模样。

而房舍旁的器具、包括牲口棚等,则说明了这个村落是以半农半猎的模式生存的。

相对于远处的熟地沃土,这个村落周围的土地明显是新开出来没几年的,且土质也不是很好。

那么通过分析这些细节,加上一定的推测,这个村落的由来,以及存在历史,也就不难估测了。

其实还能看出更多。

比如他注意到整个地区,住户都是集中居住,而且皆有高墙,哪怕是离的最近的这个村落,都是在垒石围墙之后,又立了一圈顶端削尖的木墙。

垒石围墙外虽未挖壕沟,却有斜向朝天的木刺,甚至还有十几米高的望楼。

这些军事设施虽然不太上道,再结合时代背景之后,却昭示了当地人们所惧怕之物——怪兽、盗匪。

之所以不包括‘敌国的军队’这一条,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烽火台。

不过更多的推测意义不大,他仅是需要清楚这个村落适合作为文明切入点赞助便可以了。于是他迤迤然下山。

接下来的际遇,有些是被他料中的,有些则没有。

比如他的确赶上了丰收节,三日庆祝,这是第二日。

又比如,等他接近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