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七七章 举团飞升强武装(1 / 5)

作为要塞舰,不周山号兼有基地舰的功能,宛如打包的工业基地。

但,单就生产能力而言,它甚至不及体量不到它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基地舰。

盖因要塞舰各方面都比较均衡,自身就武备齐全,也有母舰的功能,出行时并不需要搭配其他类型的舰船。

在名为新乡星的那一番快速种田,其实就很好的展示了不周山号在种田方面的风格。

那就是核心包,然后选择适当的环境展开,从而开启种田。

来到格雷迪厄斯,同样是这一套。

由于失联超过两千年,格雷迪厄斯的人类文明,科技倒退的更为严重。

提及这个问题,就不得再说到stc,标准建造模板。

这个东西,是人类为自己发明的‘星际殖民拐杖’。

当然,这是凯恩对stc的看法。实际上战锤40k的人类,对自家的这个发明,那是相当自豪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在过去,科技昌明的时候,stc被誉为‘手提工业’,主要标签,就是快捷、便携、以及丰俭由人。

当时,假如准备玩玩星际时代的浪漫,去开拓殖民,那么摆在面前的一个总要选择,就是携带什么样的stc,基本套?豪华套?普版,还是至尊版?又或干脆自己攒一套,就更地球21世纪初,攒台兼容电脑一般。

正因为stc的便捷和周到,大部分开拓民都是使用者,而不通其背后的原理。

想想也是,技术都发展到那个程度,各个专业的细化艰深程度,让人望而生畏。如果用什么就一定要掌握其原理,那有生之年估计都在念书。

就连技修人员,都学会了如何鉴别一般故障,然后换零件。至于零件出了问题,要么扔,要么返厂,要么干脆设备送去4s店,总之大部分人都是不求甚解,也没那个精力求甚解。

于是一旦遭遇所谓人力不可抗问题,就全部麻爪了。

持续的亚空间风暴,就算是这类问题。各殖民世界成了孤岛,宛如地球21世纪的城市间物流一夕之间断绝,要多苦逼就有多苦逼。

而到了后来,stc则成了人类眼中的黑科技,大部分被机械神教把持在手中,还有一部分则由权贵掌控,寻常人根本看一眼都不能,只能是闲聊吹水时当个高逼格的话题谈谈。

总而言之,即便在人类科技最发达的时候,也鲜少有人带着全套的工业体系去殖民。

这就意味着,对物流的依赖。光靠自己,最多只能完成某个阶段的发展。比如勘探是一个阶段;建立初级半永久居住点又是一个阶段;确定优势项目,开始大规模移民,并生产,跟其他殖民世界交易,至少已经是第三阶段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格雷迪厄斯的人类殖民者们,悲催到在两千年后反而无力迈出重力井,一点都不奇怪。

帝国虽然有万年前的舰船还在使用,但那基本都是不缺维修和保养的情况下。

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养护这类设备的成本。

21世纪的地球,两百多个国家,能养起航母的有几个?

星舰,可比航母费钱多了。

格雷迪厄斯是偏向那种巢都类世界的。

这类世界,其实就是宇宙版的富士康,廉价的劳动力,工厂直接设在资源点旁边,然后以低廉的成本,赚个辛苦钱+卖原料钱。

都说一流公司做规则,二流公司做品牌,那么这种算是第几流?

所以,当格雷迪厄斯与外界断绝,立刻欲哭无泪。

转产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技术。

眼瞅着就是一大帮工人,环境、技术条件,都不太适合种田,偏偏生产出的产品堆积如山,换不来生活物资,那种情况是何等的绝望,可想而知。

格雷迪厄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