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大马哥的茶(3 / 3)

最爽新人生 老眼儿 7031 字 2020-08-15

饮之后就可以饮用了。加工工艺的进步,也促使茶叶从传统的羹菜晋升为真正的饮料,从而得以在中华大地上进一步推广。

不过,这时候的茶水仍旧跟现在的茶水有很大区别。三国时期的张揖在《广雅》一书中提到,当时川鄂一带流行采茶叶做茶饼,饮用的时候把茶叶捣碎,用沸水冲好,然后还要加入葱花、姜片甚至桔子皮。古人认为,只有加入这些味道很重的调味料,才能有效阻挡茶叶本身的苦涩味道。

到了唐代,宫廷和民间的饮茶之风盛行开来,饮茶的讲究也越来越多,人们喝一杯茶,要讲究茶好茶具好,而且还要求冲茶的水好。晚唐成书的《资暇录》中提到,唐代讲究生活品质的中等人家,一般都备有全套的茶具,其中包括碾茶泡茶以及饮茶等多种器皿,一整套茶具多达24件。中唐的陆羽号称“茶圣”,他所作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饮茶专著。这时候的唐人已经开始往茶水里加薄荷、盐、红枣了,而陆羽则很不喜欢在茶水中加入各种调味料,他认为什么都不加的“清茗”茶水,才能充分体现茶香。

唐代的茶叶加工方法已经出现了蒸青制茶法,即将春天的嫩茶芽采下后经过蒸焙,制成散茶。这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已经跟后世很接近了,加工工艺的进步推动了全叶泡茶喝法的推广,也就是不再喝茶之前研磨茶饼制造茶屑。但是蒸青法一直到南宋才得到普及,终于取代了茶饼。而在陆羽所生活的唐代,他注定是一个孤独的清茶爱好者。

而在元代,人们又将“蒸青法”发展为“炒青法”,终于彻底宣告了团茶时代的结束,而且由于炒青法推广之后茶叶的味道比之前强出太多,碧绿的茶水中有清香更有回甘,茶叶口感的提高,最终推动往茶水里加各种调料的饮茶风俗逐渐消亡。

至于说再往后,那就不用说了,现今流行的喝茶方法,已经完全是清茶的方式了,像是唐朝那样的喝法,这会儿已经见不到了。

至于说更加夸张的抹茶,国内也很少能见到,见到的,也基本上是用在甜点等方面。这东西,在扶桑比较流行,说起来,扶桑那边喝茶,最初也是从华夏传过去的。大抵就是隋唐时期吧,这段历史很多人都是熟悉的,就是扶桑遣僧人来华夏学习,当时甚至还有留学生呢,然后就把很多华夏的文化带入到了扶桑。比如说已经被本土化之后的佛教,比如说唐刀的样式,很多很多,真要说的话,其实扶桑的文化里,有很大一部分都和华夏脱不开关系。

茶文化,算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要么怎么能称之为文化呢,因为它具备传播性,具备一定的侵略性,能改变部分人的行为习惯,就能称其为一种文化传播。

只是这东西吧,对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些远了,而且几遍对于上层来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能是徐徐图之什么的,反正很是麻烦。

周方远不懂茶,但这并不妨碍他享受茶的美味啊。喝一口,口齿留香,抿一下,整个人似乎都被冲刷了一遍。至于说大马哥这边的茶,不用说,那肯定是好茶啊,现在大马哥也有钱了,或许现金没有多少吧,但阿里发展到今天,他本人也早已经过了需要为钱操心的阶段,已经可以真正的享受生活了。之前的酒,美食,还有现在的茶,其实都属于享受的一部分。以后有机会的话,周方远决定送一批自己庄园里产的雪茄和红酒,也拿出去送送人,提高一下逼格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