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第1307章 平衡点(2 / 3)

1627崛起南海 零点浪漫 4187 字 2020-11-19

邱元在大致说明了本地的人口变化情况之后,话锋一转便提出了要求,不过这种事当然不能指望于小宝拍板,邱元也只是让他起个从中传话的作用而已。

刘尚听到这话心里却暗自在想,这一路行来,除了大量使用囚犯作为劳动力的石碌矿场之外,几乎每个地方的官员都在声称劳动力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海汉不惜成本大量制造和推广使用蒸汽机,其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够弥补人力的不足。这样看来海汉的人口需求倒的确是制约其发展速度的一块短板,如果能在这个方面作些文章,或许还能稍稍抑制海汉的发展。

光这海口一地,半年入境的移民就已经有一万多人,想必三亚那边作为海汉最大的移民入口,在这段时间里吸纳的移民数目只会更多。这还没算上广东、福建、浙江等地沿海由海汉所控制地区吸纳的移民,粗略估算下来,每年海汉至少会从大明吸纳几万移民迁徙至海外,这个数字可算是相当大了。

只是如果要在南方沿海地区全面禁止国民向海外迁徙,动静肯定小不了,到时候海汉也不难察觉到这种手段是针对谁的。如果为此撕破脸皮,那对于大明而言就得面临战争威胁,届时反而会有得不偿失的风险。所以如果手段太过简单粗暴,只怕会因此而招来海汉的直接报复,很可能会是目前的大明所难以承受的打击。

但如果不这么做,那又要如何才能抑制南方人口外流至海汉的速度?大明外流人口大多是被海汉的移民招募活动所吸引和组织,他们所向往的安定和富足,现在的大明能给得了吗?刘尚认为并不乐观,至少在他所参观过的这些海汉治下城镇中,治安是真的远胜他所知的大明城市,并且在街头绝对不会看到乞讨之人,似乎在海汉之下根本就没有游手好闲之人存活的空间。

而海汉国民的收入水平也的确是在大明之上,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各种技工匠人,凭借自己的手艺在海汉混得风生水起者大有人在。比如刘尚听说张千智的父亲张天贵,在来海汉之前只是一名老船匠,但如今却是海汉造船业的宗师级人物,不但地位尊崇,而且后辈受到蒙萌,家中男丁几乎悉数都得了官身。这张千智不过是其幼子,如今也成了在海汉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年轻官员,试想如果当初他家人没有迁来海汉,张千智这时候说不定还在哪个造船作坊里当木匠,哪会有现在的威风。

对于有技术的人而言,迁居到海汉不但能获得更好的收入,更多发挥自己专长的机会,甚至还能凭借技术入仕当官,这种待遇水平就让人很难抵挡其诱惑了。就连刘尚用以掩饰身份的说书先生都可以被招募进官场,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海汉给出的这些待遇,大明肯定是没法照搬的,想靠优厚的条件留住大明的专业人才,似乎也存在着不小的难度。而且这种政策层面的事,根本就不是他刘尚能够使得上力的地方,就算他将自己所知的状况往上呈报,上头的大人物也未必会愿意按照他的建议去制定新的人口管理政策。就算制定了,也不见得能在地方上顺利实施,毕竟南方沿海地区被海汉渗透得实在厉害,既得利益者们恐怕并不希望海汉的扩张受到阻碍。他们与海汉的利益捆绑实在太深太牢,已经不是朝廷政令所能轻易改变得了。

刘尚越想越是觉得头疼,海汉在南方经营出的局面实在太大,以他的眼光见识,根本就想不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此时于小宝和邱元还在讨论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从大明境内招募移民,这让刘尚听到之后更是觉得心中烦躁。

于小宝道“首长,你这边用人缺口最大的是劳动力,对个人劳动技能没有太多要求,这个申请应该会比较容易通过。下半年从北方陆陆续续还会运一批移民回来,至少也是五位数,到时候你自己盯紧点了。”

邱元哼了一声道“要是有那么容易抢到,我就不会专门跟你提出来了。从山东那边运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