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黄金会走的(3 / 4)

的先决条件就是存放的环境和条件!

我见不少明代建筑用楠木当梁柱,还有极少数唐宋时期保存下来的寺庙建筑内也有些楠木建材。

当成内部的建筑材料,这种情况下五六百年,甚至千年不朽很正常,因为环境好,干湿度合适,不会直接被雨水侵袭。

地面上是这样,地底下的保存方式又不同。

在西川省芦山等地的地底下有不少阴沉木性质的楠木保存下来,虽然所处的环境非常潮湿,但环境就是几乎隔绝了空气,保存有阴沉木的土层都是淤泥,就像密封层。

相同的道理,古人们如果是将楠木的厚壁棺材放在地宫金券里,楠木棺材在恒温恒湿,还没有氧气的环境中确实可以存放很长一段时间。

但如果将薄皮的楠木棺材直接浅埋地下,就像记载的那样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

从这段话就可以看出,元朝皇帝们的棺材其实就是简单的人形薄壁棺材,大不了是用一棵树凿的,但它还是薄壁棺材,连个椁都没有。

这样埋的后果就是棺椁要直接面对覆土的重力,还有雨水的侵蚀,加上腐烂的霉菌同地下昆虫的侵害。

有人说楠木'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千年不朽',这其实是以讹传讹,还有就是卖木头的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生意手段。

这楠木还是大树的时候都有楠木蛀梢象鼻虫、楠木灰毛金花虫这些天敌,一些楠木老料上也会有虫眼,它只是相对能防蛀,不是绝对。

地底下一埋,除了黄金以外,连石头都会被缓慢侵蚀,木头更扛不住。

最多百来年,蒙元皇帝们的楠木薄棺也就不复存在了。

说了这靠不住的棺材,再说棺中的白骨和陪葬品。

记载里说凡宫车晏驾殓用貂皮袄、皮帽,其靴袜、系腰、盒钵,俱用白粉皮为之。

这些个皮袄、皮靴这些白皮制品,估计比楠木棺材的寿命还短,用不了几十年时间就得化为乌有。

至于棺材里的人骨,就像张先生说的那样,在那样的环境下,一般四五百年功夫就会烂得啥都剩不下!

黄金制品倒是不会烂,明人说元朝皇帝的棺椁中殉以金壶瓶二,盏一,碗碟匙筋各一。殓讫,用黄金为箍以束之。

就这么点东西,没见过市面的中世纪西方远行者会认为是巨量财富,但和华夏汉家苗裔皇帝们的随葬品一比,蒙元皇帝们的随葬品不仅有点寒酸,甚至还能叫做是没文化。

黄金的特性是非常稳定不会烂,但黄金会在泥土中走路的。

特别是蒙古高原地区含沙量大的土质环境里,七八百年时间,一个不留神都能让黄金下坠个好几米。

而且根据器物的不同,这下坠速度也不同,有些甚至在下坠的同时产生平移情况。

原始的入葬姿态散了,黄金制品不再聚集一块,想发现就变得更难!”

好吧,这后半段查里兹塞隆都感觉自己是在听个天方夜谭一般的故事!

“黄金在泥土中会走路?”

语气有点惊奇,更多的是不可思议。

这下给她做解答的换成了农博升,馆长同志道“查莉,我们脚下的泥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习惯把这个叫土脉运动。

不说六七百年的古墓,据我所知,华夏现在有不少地区的土葬习俗就是不造砖石墓室,直接将棺木埋土坑墓穴里。

有些百多年前的老坟迁移,结果骨骸离开原来的坟址,横向移动了一米多的都有。

我都听说过这么一件真实的事有户人家给祖上迁坟,因为家族老人都长寿,口口相传说那位老祖宗是头发上别着根金簪子下葬。

迁坟的时候发现棺材烂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