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读书美少女(1 / 2)

寒门凤华 西木子 2922 字 2020-08-31

好冷的二月天,还刮着风雪。

时令已快要到惊蛰,冬天残留的积雪才有消融的迹象,随着这几日气温骤降又冻起来了。

北地本就春迟,今年看样子春天还要晚一些。

在这样风雪交加的日子里,人们一般是不愿意出门的,还是地广人稀的乡野之地,路上更是见不到几个人烟。

就只有担心春迟影响耕种的老农,披着破旧的蓑衣,偶尔不放心的到田埂上看一看,又叹着气背着手转身回去了。

相对村子里的冷清,在村尾的一座村学四合院里,此刻却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先生才说了下课午食,四合院的堂屋里,就有一窝蜂的村学生跑了出来,积了一层白雪的院坝,霎时让这群学生踩踏出一片泥泞。

读书依旧是一件奢侈的事,这群村学生拢共就二十三个人,还是从附近四个村子招收来的。他们年纪不尽相同,小些的五六岁,大点的十六七岁,但绝大多数还是十岁左右,女学生就几乎看不见。

此时,蜂涌出来的学生们已经在厨房外面排起长队,按着每个人交的伙食费领午食。

村学的伙食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一月八十文,像今天中午就有一碗羊肉汤,两个雪白的麦面蒸饼,这在时下是极好的细粮。一月五十文为中等,是一碗猪肉汤,两个发黄的杂粮蒸饼。一月二十文为下等,一碗野菜汤,两个焦黑的野菜蒸饼。

总的来说,村学伙食虽有区分,但比起外面的物价还是很便宜。

因着学生不多,张罗吃食的庖人很容易分清每个学生是哪一个等级的伙食。

是以,学生们很快领了各自的午食,到西厢食舍用食。

不一时,阵阵食物的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

但在正堂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却有一个女学生,不为飘来的食物香气所动,依旧笔直跪坐着,认真地在发黄的素纸上书写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仔细一看,竟是《礼记?学记》的一段,还是在默写。

《礼记》为大经。

要习大经,需通“四经”,共九本儒家经典。

《孝经》、《论语》,学期一年。

《尚书》、《公羊传》、《毂梁传》分别为一年半。

《易经》、《诗经》、《周礼》、《仪礼》各限两年。

期间还要兼学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和《尔雅》等书。

也就是说,要学大经之前,至少应有十三年的学龄。

而大经《礼记》和《左传》的学期,又长至三年。

再观其字,乃时下最兴盛的楷书。

字迹有楷书的严谨工整,且因段落熟记于心,从头至尾发笔迅捷,笔力遒劲,可窥至少近十年的书法功底。

然而,女学生却只有十三四岁。

她穿一件青色窄袖布衣,头上还梳着女童的花苞髻,髻上各缠着一尺洗得快要脱色的红头绳,看上去分明只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农家小娘子。

却不及惊讶她小小年纪竟已习了“五经”,就又为她的容貌所惊叹——只见一张鹅蛋脸儿,肌肤胜雪,双目亮若星辰,当真如明珠美玉,姝丽无暇。

少女却美而不自知,只看着自己笔下的一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不由想到自己如今困于乡野,无法接触外面的环境,和井底之蛙又有何不同?

少女眉头轻蹙,少见得露出了几许愁绪。

有道是,自来少年慕少艾。

就在少女为学业发愁之时,一个十五六岁的白衣少年,想到还独留在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