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管亥围北海(2 / 3)

人之后。

“府君所言极是,流民作乱,不过就是为了一个吃食,如今饿殍遍野流民相食,此为黄巾祸乱根源。春耕将至,只要府君收拢流民,住食,鼓励流民耕种,黄巾自然就是散去了。”

孔融闻言望去,却是幕僚氏仪,不由得笑道“氏仪先生心中也有民乎?”

氏仪心中不解,疑惑地问道“氏仪心中当然有民,府君为何有此一问?”

“哈哈哈,氏者,民字无上也。先生既然姓了氏,心中岂有民乎?”

孔融的一番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氏仪的脸色变得像猪肝一样。

等众人笑得差不多了,孔融轻轻地掸了掸衣衫,好整以暇地笑着说道

“三人同行,两人聪俊,一人底下;饥年无食,自当吃了这底下者,譬犹蒸一猩猩、煮一鹦鹉耳,有何怪哉?”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正在这个时候,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进府门,来到堂前躬身施礼大声说道“禀府君,黄巾贼军已经到了城下,来人甚多,似有攻城之意,请府君定夺!”

众人一听满座皆惊,孔融却微微一笑说道“黄巾贼并无多少攻城器械,每次都是忽来忽去,有何惧也?诸君不必担忧,我这就修书各郡,等援兵一到,黄巾贼自然也就退了。”

说完命人准备文房四宝,奋笔疾书龙飞凤舞的写了一堆书信,对着主簿王休说道“你即可派人分头送出,不久之后,援军自然就到了。”

王休领命去了,孔融则继续拿出处乱不惊的名士风度,儒雅地邀请众人继续饮酒。

身材魁梧的管亥,驻马在都昌城外的一处高坡上,周围站着一些穿的破破烂烂的部众。

“启禀渠帅,都昌城门紧闭,一时难以攻克,请渠帅定夺。”

“占据城外各处土岗高坡,其他各地的黄巾军到来以后,再团团围住,我倒要看看,这孔北海能守多久。”

眺望着远处的城池,管亥不慌不忙的下令道,作为黄巾军战力颇高的将领,管亥有着同行们所不具备的军事素质。

20多天后,各地的信使们纷纷返回来了,带来的消息令孔融大为惊讶,各地郡县纷纷在回信中百般推诿,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没法过来帮忙,孔府君好自为之。

这个完全没有料到的结果让孔融有点惊慌,应该如何退敌心中没有一点办法,只好传令下去多加防范。

正在心烦意乱的时候,门人来报“府君,太史慈求见。”

“让他进来。”烦躁的孔融已经没有了处乱不惊的劲头。

太史慈大踏步走了进来,185厘米左右身材魁梧匀称,英俊的脸庞异常坚毅,虽然不过年仅256岁,颏下却留着一副颇为飘逸的胡须,显得成熟稳健。

“见过府君。”太史慈站在堂下,躬身施礼说道。

“字义不必拘礼,请坐。”孔融待太史慈落座以后,笑容可掬地问道,“子义前来,所为何事?”

“回禀府君,慈本是奉阿母之命,来北海助府君退贼,自从到了北海却每日碌碌,如今贼兵已经围城多日了,今日前来特为请命,请府君拨我一些士卒,趁着城外贼兵尚少冲杀出去,一战即可退贼!”

“子义初来都昌,不知贼兵势大,只能固守城池,怎能轻易出击,子义请回。”

太史慈还想说话,孔融挥手止住“我知子义乃是忠勇之士,昔年赴洛阳送奏章,用计赢了州郡的官司,侠名远播,孔融爱子义之才,才资助令堂。今子义前来助我退敌,若是有所闪失,我心中何忍?”

见太史慈还想说话,孔融站起身来说道“我还有些事情要做,子义请便。”说完径自离去了。

太史慈无奈,只好起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