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热闹】(3 / 4)

重生野火时代 启煜 6238 字 2020-04-11

大的好处,充实了制片厂的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可以有力保障未来的各个项目的开展。其次,通过增资扩股东,重置股权结构,给予私营业主更多的权力,也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改革改制目标嘛。”

“那要是政府不同意怎么办?”

李尔福承认自己有一丝丝心动了,但这个事情最大的助力显然是当地政府,当地政府里也并不都是酒囊饭袋,看不出他真正的目的。

“没事儿,政府可没有权力阻止你增资扩股。”陆坤笑笑道。

李尔福可是港人身份,入股制片厂,那制片厂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名正言顺的合资企业。

目前的合资企业法缺乏限定性规定,合资气运运营实践中的各种操作也没有明确的准则,很容易就会被钻了空子。

按照现在的合资法与相关的行政规定,增资扩股这事儿,并不需要征得三分之二股东、更不需要征得全部股东的同意,外资完全可以单方向注资扩股,如果原股东不认购新增股份,他所持有的股份自然而然地就会被稀释掉。

由于立法工作的相对滞后的原因,很多的合资厂经营一段时间后,都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把地方行政势力逐出决策层,实现独资或绝对控股。

试问,一旦李尔福增资扩股,当地政府会跟进吗?

也许会,但更大的可能是不会。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政府也手紧。

虽然家大业大,但花钱的地方也多,政府不可能把好不容易拿到手里的钱再砸回去。

行政化管理模式下,僵化的运行模式,政府显然无法临时掏出一大笔钱跟进,只能被动地被剔出局。

当然了,得罪政府绝不是一件好事,陆坤之所以问李尔福在政府里有没有说得上话的人就是因为这个。

只要政府里不是一片倒地反对,那就闹不出什么乱子。

另外,随着香港回归年限的临近,如何处理好大陆与香港、大陆企业与香港企业家的关系,是个很敏感的问题。

“那要是我把制片厂拿到手之后,有人给我下绊子怎么办?”李尔福并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要不然也混不出偌大的身家。

这些年之所以能走到如今这个地步,靠的就是冒险而不激进,谋定而后动。

明面的刁难不可怕,背地里的刀子才叫人防不胜防。

“你别想太多了。”陆坤笑笑道,“你想象,制片厂最宝贝的是什么,最不值钱的又是什么?”

“最值钱的,无非就是各种设备和技术人才、以及各种熟练的工人了。”李尔福说了半句,后半句没说。最不值钱的,当然是那些以权谋私、只顾个人小利管理人员了。

国企、地方企业运营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几乎具有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官味儿”太浓,贪污腐败现象太严重。

陆坤倒是没想那么多,笑笑道,“抛开设备不提,技术人才和熟练的工人说宝贵也宝贵,说不值钱,他们还真不值钱。”

这根年头,造核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并非一句空话。

这些技术人员一旦下岗,想要重新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那真的是千难万难,只能被迫下岗,甚至换行。

毕竟这种显得有些“偏”的行业从业人员,想要在同一个市、甚至是同一个省内找到类似的工作,那真的是很难,而各种现实因素,又让他们无法背井离乡地工作。

这年头,内地制片行业内,就没有哪个制片厂混得好的,有财政补贴的,日子都过得捉襟见肘,被政府放弃的,更是只能自生自灭。

再者说了,哪有真正的一手遮天?大不了把技术人员、熟练的员工和设备全部搬迁走,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土地问题,压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