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感言,看一眼呀(2 / 4)

看上去“冷漠”的医生,不要着急抱怨,这恰好说明他们经验丰富。

毕竟,不管是任何行业,只有“新手”才会因为一丁点事情大呼小叫。

第三个阶段,“层云渐起遮望远”。

其实这些阶段都不是那种非常生硬的换地图一样的阶段改变,心态的改变一直都是潜移默化的。

第三个阶段的伏笔其实从最开始就有体现。

新生儿科师姐全权接手了医患沟通,不让两个实习生插手。

肾内科自家病人岌岌可危,却依旧质疑医院的红衣女人。

感染内科那个跳脱的记者。

这些东西其实都在张天阳心里留下了印象,只是因为还有很多其它各种各样的病人一起衬托着,显得不是很特别。

但是恰好,这个时候,张天阳轮到了急诊。

急诊科是一个很难受的科室。

所有的病人都很急,而人一急,就容易情绪失控,再加上病人又多,冲突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急诊科甚至可以叫做“垃圾收容所”。

其它科室的病房都是可以“挑”病人的,“挑”那种有的救的、感官好的。

毕竟,病房床位有限,这无可厚非。

可急诊科不能“挑”病人,甚至不能拒绝接诊。

只要病人到你这里了,你就得救。

所以才有了那个棘手的老太太。

你可以说这是制度的问题,也可以说这是上面的科室推卸责任的问题,甚至患者家属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有些涉及的东西太复杂,也真的不是一个小医生可以说了算的。

大量的病人,强烈的紧张感,还有各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不同的人在面对“绝境”的时候的对比,也就更加的明显。

张天阳在这个来回拉扯的过程里,心态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虽然他依旧在努力的“救人”,但是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他有了更多的个人看法和喜恶。

而所有的这一切情绪,在接连经过两次事情之后迎来了爆发。

一个是折金元宝那一家的病人。

首先这一家人的态度就让张天阳感觉很舒服,实际上放手一搏的时候,大家众志成城,也确实把老爷子救了回来。

最后得到的感谢,似乎是意料当中的。

而与之相反,一直在无理取闹的那一家人,大家也在尽力去救,在家属苛刻的要求下尽量的去挽留患者的生命。

在得到老太太醒了的好消息之后,全体医务人员都是高兴的。

但这份高兴,毁在了人渣的一刀之下。

具体的东西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倒回去看看。

张天阳毫无意外的崩了。

事实上,现实里,那天晚上安安也崩了,无数医生,医学僧们,也崩了。

朋友圈里,全都是同样的转发。

那种同仇敌忾,还有绝望,真的只有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才能体会的到。

我努力尝试去在书中还原这种感觉了,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成功。

“层云渐起遮望远”

层云也是乌云。

遮住了张天阳那颗炽热的心。

所以,他一度“放任”自己,动用一切能够动用的资源,去推波助澜,想让对方得到该有的惩罚。

这个阶段里,张天阳的心态其实是有些扭曲的。

但是我相信,谁经历了这样的事,都会扭曲。

但如果一直扭曲下去,他真的就毁了。

而他,其实也代表着无数刚刚踏上医学这条道路,满怀憧憬的年轻人。

林琳的存在给了他很大的安慰,社会的同仇敌忾也让他看到了很多人其实都是善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