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老弱免兵役 兵寓录黄籍(3 / 4)

即鹿 赵子曰 220 字 2021-05-03

地与兵士所住之营非是一营。黄怀他们家眷住的营地在兵营的北边,两边相邻不很远。

过了会儿,不见郡吏来,营将主簿匆匆来到。

他站上阅兵台,大声说道“原本说的是带你们一起去你们家眷营中,郡府来的诸君嫌人多了吵吵,也是怕你们呼儿唤女的耽误公事,就不带你们去你们家眷营了。你们回本帐去吧。等面阅完了你们的家眷,郡府诸君造好了你们的户籍,会把你们那一份的户籍给你们各家的户口,然后再带你们各家的户主去安置你们各家的村、里,给你们各家授田。”

黄怀等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有的说“户籍造好,还给咱们一份?”

有的说“也不知道会把我家安置何村?”

时下户籍是不给百姓一份的,多造一份给百姓各家,这是莘迩的意思。

要说这道命令有什么好处?也没什么明显的好处。再要说这么做费不费事?是费事,但也不是费太大的事。因此,莘迩的这道建议便没人反对,亦随均田等新政落实了下来。

这一等,整整三天。

不到四百的兵卒,家眷合计总共一千三百多人,是兵卒人数的三倍多。

三天面阅登记完毕,已是效率不低的了。

第四天,黄怀等百十个身在军中,同时是他们各家户口的兵卒被单独叫出,於校场列成数队。

三天前的那几个郡吏再次露面,各拿着一叠黄纸,每叫到一人,那人就出列近前,叫人的这吏即拿黄纸堆上最上边的那张给他。叫了约三四十人,黄怀的名字被叫到。

黄怀赶紧上前,隔着老远,就把双手伸出。

叫他的那吏不是三天前问他话的那吏了,换了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吏员。这吏员白白胖胖,一看就是家境不错,其家必为武兴郡的士族。这个年轻吏员递黄纸一张给黄怀。

黄怀接住,就像是接住了什么珍宝,低头去看。

那白纸上竖写着几行字。

惜乎他不认字,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但他能猜得出来,写的肯定是他和他家中妻、子、媳、孙的名字等项。

黄怀心中想道“这就是我家的户籍了?我从现在起,就不再是兵籍,是编户齐民了?”尽管心理准备已经做了好几天了,真的这一刻来到,他还是如坠梦中,一脚高、一脚低地回到队中,强大的激动和喜悦冲击下,他脑中一片空白,只剩下了一个念头,“这是我家的户籍,我不能不知道上边写的是什么!改日要找个识字的,问问他,写的都是什么。”

黄怀等都是本籍关中的,按道理讲,现在尽管他们改兵籍为了编户齐民,可也应该把他们记为白籍才对,却怎么给他们的是黄纸,也即是把他们记为了黄籍?

这也是莘迩的意见。

事实上,这回均田制的授田,是只面对黄籍,亦就是本地籍贯的百姓授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白籍是客籍,他们自有家乡,如何能把陇州的土地授给外州人?这么做的话,绝对会引起土籍士民的强烈不满,就算不管不顾,强行来授,最终也只会造成土、客两籍的互相敌视,这就有违莘迩授田的本意了。

故是,此次授田的对象范围,不包括白籍。

但兵户中的外州籍贯人,莘迩认为,可以做个例外。

一来,军队兵士的相当构成还是出身於兵户的,若只释他们为编户齐民,其后就不再管他们各家的营生,而兵户等同官奴,贫者十之八九,又绝大部分都是家无余财,莫说地了,衣服都不够穿的,那这明显会不利於稳定这些兵卒的士气和军心。

二者,兵户中的外州籍贯人统共算下来,也就是一两万人,不是非常得多,再分散到各县,就更少了,比如武兴县,无非就这不到四百家,家数少,也就不会激起与当地太大的矛盾。

综此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