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形势已逆转,韩马遁南安(2 / 2)

全取天水六县,各县闻风归附。

然后,王嵩拜现任大将军府椽属的石滔为天水郡太守,负责天水郡军事民政。

石韬,字广元,即石广元,颍川人,曾与徐庶,孟建一同就读于北方书院,被称为当时的北方书院三杰。昔日的三杰之首徐庶,尚未毕业便立下大功,被王嵩拜为军师,三杰中的老二孟建孟公威,已经担任广魏郡太守,老三石滔,也在这次被王嵩拜为天水郡太守,北方书院人才辈出,文风鼎盛,可见一斑。

至于地方政策,王嵩已经定下调子,与广魏郡类似,只是天水郡的羌族势力比广魏郡要强大得多,羌人汉化的工作要艰巨很多。

不过有了普默特和哈尹迪的投效,加上王嵩的善政,以及从雍州运来大批粮草物资的支援,天水郡的民政治理估计很快就会走上了正轨。

此次征战天水郡,前后共收得俘虏四万多人,这次的俘虏,王嵩并不打算送往雍州矿山充当免费劳力,其原因是因为王嵩发现,相比其它地区的士兵,凉州兵的素质才是最好的。

凉州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再加上无处不在的民族矛盾,以及几百年来从未间断过的战争,使得凉州的百姓几乎人人都从小练武,凶悍好斗,因为只有勇武的人,才能在无处不在的矛盾争执以及战争中生存下来。

在凉州地区,以勇武为尊的不只是羌人,汉人的尚武精神也毫不逊色。

可以这么说,这些俘虏的凉州兵,若在同等装备的条件下,其战力比王嵩的亲卫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宝贵的兵源,又怎么可以浪费在矿山上呢?

王嵩从四万凉州俘虏中,挑选出二万多年轻力壮的士兵,打散分配到七万军中,剩余的两万多人,则给予厚待,分配士地,赐与粮食,由地方官员协助其在天水郡中安家落户。

如此一来,王嵩在冀县可动用的兵力达到九万多人。

在冀县盘桓一个多月,待各种补济物资到来之后,王嵩留二万人给徐晃和石滔镇守天水郡,亲率七万人进入南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