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崇祯的宣德炉(2 / 2)

也不能怪锦衣卫千户,朱舜这样的小官大明王朝不知道有多少,根本不值得锦衣卫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备案。

要不是前些天,朱舜发明了足以变革一个时代的线膛枪,锦衣卫找上一个时辰也找不到朱舜的谍报,因为根本就不会有朱舜的谍报。

朝廷官员都恐惧被锦衣卫监视,但是能被锦衣卫监视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说明入了崇祯的法眼了。

朱舜知道王恭厂里面肯定会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没有半点的忧虑不说,还彻底放心了。

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锦衣卫和东厂的监视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保护,这也是东林党成员现在恨透了朱舜,却不敢找青手暗地里弄死朱舜的原因。

就是担心朱舜身边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朱舜害的他们赔了那么多的钱,要是没有锦衣卫或者东厂的人,东林党蓄养的青手早就给朱舜一个闷棍,用麻袋装起来,沉到永定河里面了。

崇祯面前的黄锦大案上摆放着一个宣德炉,经常会在上面写上一些名字。

百户曹变蛟,英才黄宗羲,弃官回乡的孙传庭。

崇祯看完这份谍报,拿起湖笔,在鹦哥眼端砚里蘸了蘸墨水。

竟是在宣德炉表面写上了朱舜的名字。

王承恩这位煊赫大太监,眼皮子猛的抖了一下。

崇祯放下手里的湖笔,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满朝文武竟只有朱舜一个廉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