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要害处的大寨(1 / 3)

陛下何故造反 竹杖翁 3265 字 2022-03-10

不仅仅是水面之上,易秋娴的大军也到了极为关键的时刻。

她进入建邺郡地界之后,已经连续出击,哪怕是客场作战也占尽便宜。

她手下的精锐小队,借着山势接连出击,焚掉三座敌寨,抢掠了两处渡口。

这两处渡口没有被直接烧掉,而是作为大凉军重要的物资中转处。易秋娴命令留下两队人马,在显眼处挂上特殊的旗子,同时在渡口附近燃起狼烟。

虽然这么大的烟,同时也会被扬州军发现,但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

扬州水军四处出击,比起大凉军能掌控更多的水域,再加上这里本就是扬州的地头,只要有物资船队在这里停靠卸货,易秋娴就不敢奢望能瞒过扬州军的耳目。

好在扬州军即使发现了这里,也不可能守株待兔。

若是他们笨到在这附近设伏,专等大凉军的物资船队,准备在他们卸货最没有防备的时候进行突袭,那将会遭到迎头痛击。

在水上,按陛下的命令只要有大规模的货船队运物资前来,都会有主力船队清场,不容易被敌军的分船队偷袭。

目前扬州水军根本不敢与大凉军的主力船队正面交锋。

在陆地上突袭就更不可能了,扬州军并不知道他们准确的物资交接时间,总不能伏下一支大军长时间地等待吧?

这样很容易就会被大凉军发觉异常,然后借势反埋伏一波,扬州军必定损失惨重。

易秋娴身在敌境之中,而且兵力上处于劣势,更逼得她开动脑筋。她不但要想及每一种可能性,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提高用兵效率,准确地分析出何处需要谨慎何处可以冒一些风险。

水上的胜负,决定了此战的主动权,但是真正决定胜负的,依然是陆地上的决战。

扬州军提前在几处要道设伏,结果没有一个地方成功完成了伏击,要么被大凉军绕了过去,要么被他强行突破。

扬州军早就明白,同等兵力之下,他们的兵员战力是比不过大凉军的,所以初期的失利是可以接受的。

既然大凉军已经深入扬州,那自然要发挥他们的优势。

徐凌风很快就发现了易秋娴犯下的一个“小小”的失误!

大凉军确实很注意大江的控制权,而且易秋娴也有意识地加强陆地远征军与水军之间的联系,避免让远征军成为一支真正的孤军。

但是,南方的水系密度远远超过了大凉军的想象!各处的支流宽度虽然无法跟大江相比,但在北方的话,绝对能称得上是“大河”了。

徐凌风准备两面出击。

一方面,他通过跟古天海的联军,通过新式的战船队想要在水上重新打败大凉水军,夺回主动权。

另一方面,他要在陆地上击败易秋娴的大军,迫使她狼狈而逃。

最理想的情况是,易秋娴的军队在陆上遭遇大败,军容不整地向着柴桑方向撤退,而在水上,扬州水军击败或者击退大凉军,夺取主动权,使得大凉军无法得到水上的接应和掩护。

那时,扬州军就能通过船运火速抢到大凉军的后方,截断其后路,以逸待劳之下,绝对能将其全歼!

虽然这只是一支两万人左右的军队,但那可是大凉军呀!

联军与大凉军交战至今,徐凌风等人对于大凉军的战力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

大凉军走的可是精兵路线,只要能一次性地歼灭他们两万大军,那不但是联军与朝廷作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胜,同时也能重创大凉军在荆州的军队,至少在短时间内,使得大凉军无力再次征讨扬州,让联军拥有足够的时间稳住阵脚,以备再战。

……

此时的易秋娴确实不知道扬州军在打什么算盘,不过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完整作战计划。

在扬州军已经拥有炸药武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