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时月 第五百一十二章 噱头(1 / 5)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74 字 2023-02-12

宋朝女子大体可分为四个阶层, 宫廷女子、官宦之女、平民百姓、倡优婢妾。 她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也大不相同。

经历过五代十国的混乱,宋朝的皇帝们都在尊崇儒学、大兴科举上下工夫。他们不只号召男子读书,也呼吁女性学习起来。

宋高宗赵构就曾说过:“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女子亦不可不读。”

不过,因为有唐朝后妃干政、外戚专权的不好风气在先,宋朝皇帝在选妃时,看重品行胜过家世背景。

宫廷女德的最高标准,就是不得干政四个字。仁宗的一位宠妃,就因为梳头时询问政事,当即被逐出了皇宫。

难道宫廷女子除了德行,不要求别的吗?那倒不是,文化知识也是她们的必修课。宫中特设了教育机构,负责教授她们经史子集,甚至还包括书法,棋类、弹琴、歌舞等。

跟宫廷女子所学的内容相比,官宦女子要学的就简单多了。不过,即便如此,像《孝经》《论语》《诗经》《礼记》《列女传》《女诫》这些书,宋代的官宦人家十分注重子女教育,尤其是一些开明的家庭,更偏重诗词、历史等文化修养的熏陶。著名词人李清照就是这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对《礼记》有深入的研究,就连大文豪苏轼都对他赞赏不已。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珪的长女,没出嫁就已才名远扬。

有这样一对优秀的父母,难怪李清照的才情逼人,词作脍炙人口,就连她老公赵明诚,都不得不甘拜下风。在宋朝人心中,男女同样有受教育的权利,婚后的小夫妻往往也会切磋才艺。

《历代妇女著作考》中,有个叫史炎玉的姑娘,既不爱梳妆打扮,也不会缝补衣服、下厨房做饭,她最喜欢的是写字填词。她老公对她很宽容,陪他写作。

夫妻俩经常唱和,一起研习如何提高????????????????诗艺。后来,两人的词作,还整理成一本《和鸣集》,被传为佳话。

虽然宋代的官学不招收女学生,可宋代的私学很发达,男女生随便进。

不管城内城外,即便在小商贩的吆喝声中,你也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只不过,出身平平的女子们,在私塾里谈不上系统学习,只是背诵些儒家经典罢了,她们更主要是学习厨艺、女红那些实用性技艺。

至于倡优婢妾,她们主要学习歌舞、管弦、诗词等娱乐之技,技师也多为当代的名伶、舞姬。

对于不太富裕的人家来说,生了女儿就请技师传授技艺;一旦女儿技艺超群,就有可能被官宦人家看上,收为乐伎、宠妾,从而赚取大把银子。因为宋朝经济十分繁荣,娱乐场所空前兴旺,这类女子的就业也就不成问题了。

难道宋朝女子,人人都识字、有文化吗?那倒也不是,文盲也是存在的。不过,宋朝有专门针对,目不识丁的大婶儿们的教育形式——俗讲,就是通过宣讲佛经故事,来塑造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除此之外,服饰也是区分宋代女子阶级的重要标志。

从社会阶层来看,宋代女性可以大致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其中上层阶层为贵族女性,主要包括皇后嫔妃、官宦命妇、名门望族,其中命妇有内命妇与外命妇之分,内命妇主要指皇帝的后宫嫔妃和太子良娣之下的后宫女子;外命妇包括公主、郡主、宫廷女官、有封号的贞洁烈女和大臣官员的母亲、妻子。

在《宋史》中有所记载:“外命妇之号十有四:曰大长公主,曰长公主,曰公主,曰郡主,曰县主,曰国夫人,曰郡夫人,曰淑人,曰硕人,曰令人,曰恭人,曰宜人,曰安人,曰孺人。”

上层女子在宋代社会中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是宋代女子服饰风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中层阶层为家庭殷实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