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有钱好办事(2 / 3)

情况下,获得实利,还是很欢迎的。

短短十天之后,文启东就在明时空的京城,造就了一个‘抄书’行业,还是‘市场规模’越来越扩大的行业。

文启东总共委托了六家书斋抄书的业务,每本书的价格文启东给了一个上限,具体的就都交给了书斋店铺。

由于文启东給出的价格利润空间足够大,书斋的掌柜们在付给书主一定的钱后,书籍的主人们,就找来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来抄书,书主舍去一部分利润付薪酬。

有些人家的藏书是很多的,成千上万本藏书,能收到成千上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就是一些富豪之家也看在眼里了。

但你家有一万本藏书,并不是都能换成银子,好多书,你家有,别人家也有。

文启东的要求是书籍不能重复,这样一来,谁家的藏书抄的快,谁家获利就越多。

怎样才能抄的快,当然是多请人啊。

文启东給六家掌柜的抄书报酬,是每本书五到十两银子,一些孤本可以单独谈。

这个价位,是能让读书人都会疯狂的,六个掌柜的就更不用说了,看他们玩命的动用各种关系找书,就知道其态度了。

六个掌柜也是有竞争的,为了抢先别人一步把同样的书抄好,六个掌柜向书籍的主人报价也是越来越高。

书籍的主人也是同样,为了抢先一步把自己的书籍抄完,給抄书人的酬劳由一本书几十文涨到几百文,最后达到一两二两……

这一下,不要说那些以給别人抄抄写写过活的穷书生了,就是一些在京城等着春闱的举人们,有囊中羞涩的也坐不住了。

并不是所有的举人都不缺钱,有一些家境不好的举人,光靠家乡中亲族投献的田租,支撑一次又一次科考也是很困难的。

成为了举人老爷,就相当于踏入了士绅阶层,面子都看的很重,交际应酬、文人唱和都需要银子。

举人已经属于官绅之列了,缺银子了,又不能直接从事商贸,一些有损身份的来钱路子也不能做。

通常的来钱方式和出路,就是到富贵人家坐馆教书,或是給在职官员们做幕僚。

但这些职业都比较消耗精力和时间,而且这样的体面职位,对成百上千滞留在京和提前进京的考生来说,也是僧多粥少。

没有那么多的钱财来路,大部分人还是以借贷渡日,借来的钱,当然不敢乱花,为了省钱,住在便宜的小客栈,破旧无人的寺庙道观中,吃着冷馒头,喝着凉水,只盼着一朝金榜题名。

聊斋故事,就是穷书生蒲松龄,在历次的赶考中,没钱住客栈,住在破屋荒庙中时,有感自己的悲催,臆想着美女美食,结合自己对世道黑暗不公的愤青心理,写出了聊斋志异这本书。

由此可见,古代的读书人,要是当不上官,来钱的路子是很窄的。

文启东发起的有偿抄书活动,一时之间,給成百上千的读书人多了一条来钱的路子。

不光穷书生眼热这个钱,就是在京活动求官的去职官员,也有人想挣这个钱。

文启东为了存放抄好的书籍,他专门在东厂胡同租了几间房子,做为存放书籍的仓库。

现在,文启东来京城,快一个月时间过去了,皇帝也不下诏封赏,九千岁也不露面,要不是为了抄书,文启东就回山谷了。

也不是没人管,文启东住在东厂胡同里,东厂一直供给吃喝,时不时也有太监过来嘘寒问暖,招待的还算到位。

住时间长了,和一些东厂人员都混熟了,那些番子,进出间遇到文启东,都会热情的打个招呼,搞得文启东和他们是一伙人似的。

自己成没成为阉党,没和文官们打交道,文启东也不知道人家怎样说自己。

但在京城街面溜达时,没有兵丁衙役以及混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