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敲定剧本啦(2 / 3)

有猜错,她是霍炎的小舅妈,可不就是不可告人的关系吗!

车子开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到了地方。

“就这儿。”姜宁指了指前头的一栋楼。

应如是忍不住砸了咂舌,真有钱呀!

找到梁渊的时候,他似乎刚刚睡醒,睡眼惺忪的样子让姜宁忍不住道:“又通宵了?说你几回才肯听啊!”

梁渊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请她们两人进屋之后,自己连忙去卧室收拾了一下。

等到他收拾好之后,应如是便开始询问他关于剧本的事情,一听说应如是想要拍他的电影,梁渊愣了半晌没有说话。

“梁渊,跟你说话呢!”姜宁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经过姜宁的提醒,梁渊才堪堪反应过来,他神色激动的道:“好,好!”

“不过事先声明,我目前还只是个大二在读学生,如果您还不介意的话,我们接下来可以谈谈剧本的事情。”应如是道。

“不介意,不介意!”梁渊连忙摆手。

其实在姜宁把他的剧本拿走的时候,就已经和他说了,如果能被看中,这个剧本就会是应如是来拍,梁渊关注过应如是,因为他毕竟是学编剧出身的,《沉鱼》这样一个片子能大火,至少是开创了先河,他肯定要去看看这个剧能火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知道,《沉鱼》火了,那么未来两到三年的网剧,多多少少都会有《沉鱼》的影子。

这就是成功的典范。

“我爷爷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担任过一个地方民乐团的指挥。那时这方面的人才不多,大家能聚在一起就是信仰和缘分。乐团虽然规模不大,条件也很艰苦,但大家都怀揣着愿望,希望能用乐团的形式,将民乐发扬光大……”梁渊滔滔不绝的讲述着自己这个剧本的创作背景。

在那个年代,乐团财政紧张、人手不足、资料短缺,创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团里三十八个人,算是把其他身外事都抛下了,没日没夜地凑在一起,把这事当做了一个毕生的追求。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考据、研究,共同创作了七首曲子。

所有曲目,都是采用了传统燕乐二十八调创作,对于乐器定弦、定调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和创造,共同的主题,取名为《敦煌》。

那时候,飞天啦,丝路啦,不像现在提的这样广泛,这是国内自民国创建国乐团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胆尝试。现如今的民乐团,多是现代音乐写作手法,用的是西方的乐理体系。而他们的曲目,虽然用和弦丰富了表现形式,但骨子里还是传统音乐。

创作完成之后,也正是像剧本里说的那样,因为种种原因,乐团的成员分散在了全国各地,也没再能相聚。

应如是听了梁渊的话,抿了抿唇道:“我能见见梁爷爷吗?”

提及这个,梁渊的神色间瞬间黯淡了下来,一旁的姜宁轻声道:“梁爷爷在乐团重新登台的前一天,脑溢血……没有抢救过来……”

听了姜宁的话,应如是满目皆是震惊。

在剧本中,主角许泰河圆满的集结了当年的乐团成员,演出顺利完成,也了却了乐团所有成员的心愿,但是她现在才知道,原来现实里,许泰河的原型梁爷爷,一辈子的心愿都没有能够亲自完成。

“对……所以在剧本里,我让爷爷亲自指挥了那场演出,也算是帮他圆梦了。”梁渊的声音有些哽咽。

应如是抿了抿唇,认真道:“我们一起帮他圆梦。”

讲到这里,应如是觉得可以将剧本改一下,即尊重事实,也能帮梁爷爷圆梦。

“我觉得,剧本的最后可以稍微改动一下。”应如是缓缓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登台前夕,许泰河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抢救,镜头一转,是众人在台上演出的场景,而许泰河也站在台上指挥,这里给观众造成错觉,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