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迁都后的御前会议(上)(2 / 2)

其他条件适合的地区,并鼓励更多里海沿岸的农民从事养蚕等经济作物的生产。

在种桑养蚕之外,还有两项经济作物——棉花和甘蔗——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甘蔗种植园主要分布在胡齐斯坦和阿拉伯伊拉克南部的沼泽地带,棉花种植园主要分布于印度河流域,在伊朗高原与阿拉伯伊拉克有少量分布。

持重商主义思想的易卜拉欣想着要尽可能减少进口,以免靠丝绸赚来的贵金属都流到印度换成棉纺织品、蔗糖和染料等。

这项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道路建设计划,易卜拉欣打算拓宽帝国境内所有的主要道路,并用沥青混合石料铺设硬化路面,同时在途中建设更多的驿站和商队旅馆以便利商队和旅行者穿行。

道路修筑的工人则主要来自印度,易卜拉欣需要征发数万来自旁遮普的非穆斯林,还有战俘以及其他来源的工人。

为了激发劳动积极性,这些工人除去管吃管住还会获取等同于首都工人的薪资,对于非穆斯林工人还会配合其他措施以促进正统宗教的传播。

“陛下,这其中还有战俘与奴隶,他们也需要发放薪资么?臣认为这样做无疑会白白增加诸多不必要的开支,还请您三思。”财政维齐尔不解地进谏道。

被任命为维齐尔的建筑师则对于这项开支十分欢迎:“给战俘和奴隶发放薪资最后也能通过赎身拿回,最后将这些赎回自由的在工程结束后全部集中安置即可。给服劳役的工人发放薪资则可以减少怠工、逃亡和反抗,臣认为不可为省小钱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或许是因为财政状况十分良好,底万的各个维齐尔更倾向建筑维齐尔的意见,易卜拉欣顺水推舟地推行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