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乾德元年(1 / 1)

贾珩笑道:“徐先生过奖了,这边还请坐。”

说话之间,两人分宾主落座。

贾珩抬眸看向徐光启,问道:“徐先生,可是通识泰西的几何之学?”

徐光启闻听此言,心头更为诧异,目光灼灼地盯着那蟒服青年,问道:“卫王也知几何之学?”

贾珩笑道:“勾三股四弦五,我对这些也是略知一些的。”

徐光启赞道:“卫王当真是博学。”

陈潇在一旁看着两人叙话,目中就有几许意外。

他还知晓这些杂学?

贾珩道:“几何得为水利工程必需之学,可谓于国计民生大有裨益,只是我朝在科举一道并不重视,哪怕对于珠算之道,都算是可有可无,故而,选官任官多是袖手空谈之辈,于实务几乎一窍不通,在地方则为奸滑小吏欺瞒。”

徐光启闻听此言,无疑心头剧震莫名。

卫王这话,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儿里。

官吏只通圣贤孔孟之道,不识他事,岂可治理好辖下百姓?

徐光启说道:“卫王,只是科举取士,关乎国本,不可轻动吧?”

贾珩笑了笑道:“此非一日可变,本王的意思是,朝廷可以在进士科外,再开明经、明算,明法,明工诸科,为朝廷选拔专才,待时机合适之时,改革八股取士,而如今的八股文,也可先行渐渐转向考较策论。”

其实,自前明以来,就没有了明经,只有进士科取士,然后以八股文取士,培养的读书人,于实务一道不通。

徐光启点了点头,赞同道:“卫王所言甚是,科举之制乃为天下读书人心向之所,不可妄动,以免引起轩然大波。”

眼前这位卫王不是鲁莽之人,于治国一道仍是步步为营,如果上来就废八股而不用,极容易引起天下读书人的仇视。

贾珩道:“不过,如今士人风气鄙视百工杂家之学,如是扭转风气,需要办学授艺,为国储英,徐先生乃为当世大才,岂有意为人师,广授学问?”

办学是一个扩大影响力的方案,明代的东林党,就是起源于东林书院。

徐光启手捻颌下胡须,道:“办学传授学问,也是我之所愿,我在家乡之中,就有门人子弟,随我赴京者就有两人,现在驿馆相候。”

贾珩道:“徐先生,本王有意征辟你为王府工曹参事,此外兼掌科学院之山长,此外国子监司业尚缺一人,徐先生暂居此职。”

徐光启本人其实是进士出身,只是在崇平十二年辞官归隐,后来一直并未出仕,而这位科学先驱曾在平行时空的大明,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科学?”徐光启并未在意贾珩所给予的官职,而是品着贾珩的“科学”两字,只觉意味隽永。

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我将新学称之为科学,科学以格物致知之道,穷究事物原理,为朝廷培(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