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有一个冯叔叔(2 / 3)

的,然后就会给他拿一本小书,冯叔叔就带着贪念,念完了以后,就要求清风把这些背下来。最开始是《三字经》,因为一边认字一边背,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清风才把《三字经》熟练的背下来,接下来就是《千字文》,《百家姓》和《增广贤文》。因为这些书都很押韵,背起来就像儿歌一样,所以清风特别愿意背,也很快的,就把这些背熟了。接下来背的两本书,就有点难度了,因为这两本书太长了,一本是《幼学琼林》,一本是《声律启蒙》,这两本书,大约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背熟。

好奇心让清风,好几次问冯叔叔,什么是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为什么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又为什么“见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每当清风问这些为什么的时候,冯叔叔都和蔼的跟他笑一下,摸一摸他的小脑袋,轻轻的说,“李宇峰,你现在还小吗?等你长大了就知道是为什么了,现在你不要问那么多为什么?你就把这些书都背熟了,把这些字都认识,慢慢的背多了你就懂了,以后你长大一点儿,我会把里边很多的故事讲给你听,那个时候你就全知道。”

在清风幼小的心灵里,冯叔叔是最有学问的人,所以他说的话只能听,不能去质疑,像冯叔叔这样的好人,听他的话是不会有问题的,所以清风,就放弃了那些为什么,一心一意的按照冯叔叔的要求,接着背书。冯叔叔偶尔的也会停下来,带着他念几遍,纠正他的方言,发音,冯叔叔读这些书的时候,抑扬顿挫,闭着双眼,摇头晃脑的,让他很着迷。

过了半年,清风把这些书都背熟了,冯叔叔又准备了笔墨纸砚,一笔一画的交给清风写毛笔字,将近一年的时间,冯叔叔每天都教清风学毛笔字,清风灵巧的小手,每天写的毛笔字不下几百个,然后就是反复的背诵已经背过的那几本书,在背的过程中,那几本书中好多道理他就明白了。冯叔叔来了两个朋友,两个朋友走了以后,彭叔叔又给清风拿出来两本书,一本是《弟子规》,一本是《孔子家训》,因为有前边的背书经验,清风用10天就把这两本书背熟了。背书背了一年,毛笔字练了半年,冯叔叔要求清风,不在学新的东西了,而是要求他,把过去背过的书,一笔一画的默写出来,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清风才把那几本书默写完,冯叔叔看了,特别的高兴。

为了奖励清风,冯叔叔找来了两个算盘,交给清风怎么打算盘,并且把加法口诀,乘法口诀,都交给了他,在算盘上进行加减乘除。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从三岁半清风,已经是5岁半。冯叔叔又给了他三本书,一本是《唐诗三百首》,一本是《宋词300首》,还有一本是《诗经》,冯叔叔这次和以前不一样了,清风每背一首诗或一首词,冯叔叔都会详细的接讲解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特别要讲怎么押韵,怎么用词?冯叔叔的话就跟诗一样,清风特别爱听,他说的话,清风也记在脑子里了。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清风把这三本书背下来了,冯叔叔也把这三本书讲解完了,然后冯叔叔又找了两本书,一本是孔子的 “论语”,一本是老子的 “道德经”,冯叔叔又用了半年的时间,清风背书的同时,一个字一个字的讲解给清风。有的时候,就和清风开始一块儿作诗,填词,写文章,都是文言文。

清风做的诗很好听,每一次冯叔叔都夸赞他

清风填的词都很幼稚,冯叔叔照样是夸赞有加。

清风写的文言文文章,知乎者也用的都很准确,但是在字的意义上,有时会出现错冯叔叔从来都不姑息,详细的再讲解一遍这个字的用意,然后推敲好,用上最准确的字或者词。

当清风上学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都是用现代的,和冯叔叔讲的有很多差别,虽然没有冯叔叔讲的好,但是清风都会静静的听着,因为冯叔叔让他,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