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常态化经营(1 / 2)

重生之芯片大亨 方片2 2251 字 2022-09-12

“我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要把市场让给他们。”

从音响协会回来江夏电子厂,李雷终于问出心底不解的问题,其实不光李雷,江夏电子厂里还有其他很多人,包括老厂长和副厂长江且先,他们都不理解。

他们很认可郑南对于未来市场下行的判断,甚至销售处那边的数据已经反应出一些苗头了,但这时不更应该守住市场,加大竞争吗?怎么反而还把市场拱手让人?

郑南对此给出一个很直白的答案:“限量才能卖高价。”

郑南表示现在江夏电子厂的音响卖的虽然很火,一个月160万的销售额听着很唬人,但他们自己却明白这里面原材料和代工费才占了大头,最后算下来纯利润居然只有少少的30万,这个利润率太低了。

要知道这年代160万买国债利息都有24万,这个纯利才堪堪跑赢国债,或许对老厂长这些人很了不起,但在郑南这里却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做买卖嘛,谁不想赚更多呢?更别说郑南心里还有一个研发光刻机,搞一个半导体帝国的梦想,靠这18的纯利去研发光刻机,那得等猴年马月去,甚至可能连大一点市场波动都不一定扛得住。

难怪这年头电子厂都普遍效益低下,一方面是他们经营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则就是这个纯利太少了。

而要想提高利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产品涨价。

可涨价这种事情哪是说涨就涨的,一个搞不好就要丢掉市场,要知道当初江夏音响跟东方音响抢市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差异。

&nk音响时候,哪怕江夏音响影响力巨大也不敢随便调高价格。

但这样低价下去也不是个事,不仅利润低,更重要会被贴上“低端廉价”的标签。

其实现在已经有了这个苗头,之前面对东方音响的竞争,郑南之所以不断改换赛道,凸显低音,到后来搞卡拉ok,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费者认为东方音响“卖的贵质量好”,反过来江夏音响“很便宜质量差”。

郑南知道事实不是如此,但老百姓的消费观念你没办法呀。

郑南再三思索后,决定祭出后世“饥饿营销”的法宝:限量销售下涨价。

在限量的条件下,消费者就很能接受价格的上涨,而限量和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就是大家认为江夏音响才是“高端”的反馈。

至少在东方音响全面退出九湖省的现在,江夏音响就能营销成为最高端的品牌。

“只要价格能涨上去,我们不仅不一定会损失多少,甚至在利润方面,还可能实现上涨。”

郑南接着说:“而且音响属于贵重商品,能买得起的就那么些人,我们依靠涨价依然还能掌握头部市场和利润!”

“而且我们也能把市场竞争丢出去。”

老厂长也看明白了郑南的布局。

整个江夏几十家电子厂,还有陈周义无线电厂这种三千多人的大厂,就算刚被踢出协会的南园电子厂也有五百多人,老实说江夏电子厂在这里面真就是个弟弟,只是靠着低音音响和卡拉ok音响的先发优势,才能傲视群雄。

但随着时间推移,其他厂家不可能只甘心给江夏电子厂做代工,肯定也想搞自己的音响品牌。

一旦这些厂子一个个投入进来,必然将音响市场打成一个血肉磨坊,在这种混战竞争里,江夏电子厂不见得能有多少优势,甚至由于影响力太大,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再加上无数其他厂家的音响投入进来,价格战几乎是必然的,这将进一步拉低利润。

现在上调价格限量销售,就能很好避开这场注定残酷的价格混战,相反由于限量和先期建立的品牌优势,还能保证自己的销量和利润,是最好的结果了。

并且更重要一点,就是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