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常没有秋稻种,到了冬他们就得去服徭役,如果有钱的话他们只需要交一部分的粮食或是收入,就能省去这皮肉之苦,种稻子虽然也苦,但是比起做苦役,那大家还是懂得选的。
接着就是地瓜的出现,这种神奇的作物对大家的帮助更大,准备的来是对山上的山民帮助最大!
这种沾土落地即活的作物产量还非常的高,就算是山上那些无人要垦的荒地也能种出香甜的地瓜,让无数的流民免受饥饿死亡的危胁!
朝中许多大臣光是听到这两种作物都大呼不可思议!
第一种稻子能种到北方哪个位置,是浙江还是两淮,若是苏湖地区也能种上这样的稻子,那朝廷一年的粮食能多收多少?谁也不敢去想!还有地瓜这种作物,按蔡襄的,岂不是万千劳苦大众的救命粮?两湖还是蜀川有多少这样的山地,那里可是一粒粮食都打不上来,每年因为饥饿无数人会铤而走险,犯那杀头之事,若是推行这种作物,那大宋的国力能提高多少,又能安抚多少民心?
一众的相公听着蔡襄着兴化有这些的作物,全是当蔡襄在笑,若是真有这样的作物,兴化饶日子早就大变样了,何至于又落到造反的境地?
老百姓可比任何人都要精明,有好东西第一时间就是往自己的窝里搬,让他们得到这种作物的种子,不需要朝廷的推广,他们自己就先推广开来了。。
当蔡襄讲到第三种作物的时候,大家更是皱起了眉头。
甘蔗这种作物大家并不陌生。
大家奇怪的是这种作物有什么用?难道兴化种那么多的甘蔗就是为了那一口清甜?
朝廷重农桑,一向看重对土地的利用,用于奢侈享乐的事是他们最痛恨的!
但是有人种就有人需要,谁家吃这么多的甘蔗?
继续逼问之下众人听到了一个名字——梁川!
朝堂三年一大变,当年的范仲淹只是一介秘阁校理,跟今的苏舜钦差不多,如今已成了朝堂的一把手。许多人也是新晋的后起之秀,他们同样没有听过梁川这个名字。
但是放到三年前,梁川这个名字出来,朝廷里的人都会脸色大变!
这可不是什么角色,许多人为了能与梁川搭上线,那在紫禁城可是费了不少的心力,梁川那时候与夏竦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想为自己谋一点好处!
江湖上已经许多年没有梁川这个名字出现过了!
自从梁川主动离开夏府,回到清源后,许多人就以为他没了价值,更极少去理会他,后来又有许多人听梁川在广南出了事,几年里一点音信也没有,便更加没有在乎这个‘角色’!
怎么这时候又突出现了?
范仲淹与韩琦听到这个人名时,脸色俱是一变!
当年的蔡襄还在建州的山上种茶,与梁川并无交集,所以他不知道这个人。
但是其他几位,可是领教过梁川的手段,能让夏竦看中的人,绝不是一般的角色!
为什么这个时候梁川会出现,清流的角色鼓动着大相公们要动手稳住局面,只有这些个与梁川打过交道的人才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梁川早不出现晚不出现,偏偏在这个新政推行的时候唱这么一出戏,大相公们也怕呐!
他们就怕梁川只是这一盘大棋上的棋子,背后实则有高人!
至于那个高人是谁,大家也不用猜,一眼就能想到一个人,夏竦。
兴化知军瑞进要兴化的百姓不种甘蔗改种粮食,这在他们看到,是一件非常合理而合法的事!
土地就应该种粮食,这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可是瑞进的信里没有,兴化的农民种甘蔗一年的收入是种粮食的十倍以上。。就算有双季稻,他们也不会去种,没有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