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二五 以和促战(2 / 3)

时向商人分权,让商人和地方代表参与决断帝国大事的制度得到了多少人的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因为这些制度,帝国在海外开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之于纯粹帝制王权的国家迸发出了更为强大的能量。

沈廷枢属于南洋派,能够担任议长就主要就在于要压制迁都之后在帝国快速崛起的江南派,经过了几十年的移民和发展,南洋人口已经向着千万人口大关前进,而海洋贸易兴盛和经济作物的普及让南洋成为了仅次于江南地区的重税地区,上缴申京的税收多少直接关联在帝国内部,尤其是议院内部的权力多寡,沈廷枢说话做事也是硬气的很。

虽然李君华支持沈廷枢担任议长是为了平衡国内的政治势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事关黑海和奥斯曼的问题上,他也占了便宜,因为沈廷枢虽然是南洋派,却不是外贸一系,他的家族经营的是南洋诸多港口与申京等海内港口的贸易,入股了对欧洲的远洋贸易船队,对其他的外贸涉猎很少。

因此沈廷枢在感受到皇帝的决绝的态度之后,毅然决然的表示了对帝国的黑海战略的支持,而早已离开南洋多年的副相李北极也是如此。

“其实南洋对奥斯曼的贸易联系是这几年才发展起来,还为形成龙头家族或者商会,只不过奥斯曼的逐步开放让大家都认识到奥斯曼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所以如果挑起对奥斯曼的战争话,他们肯定会反对,但不会形成多大的政治反响。”副相李北极率先发言,他是‘训政时代’帝国在南洋的主宰,在事关南洋和印度洋周边事务上,皇帝李君华一直信赖这位副相大人。

沈廷枢见李北极如此说,忙补充道“因为对奥斯曼帝国的贸易涉及了香料、钢铁、咖啡茶叶以及各类手工艺品,涉及的南洋商会非常多,覆盖面很广,所以地方上的反应很大,而南洋商人素来敢于冒险,野心很大,微臣在南洋时,听闻,第一批进入埃及地区走私的人,甚至想要联合当地的马穆鲁克的贵族们,重启中断千年的法老运河。

那是一条沟通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已经千余年不用了,若是打通了,我们前往欧洲的贸易就不用绕过非洲大陆,所以当时闹出了好大的反响,只不过奥斯曼帝国内部复杂的政治和统治局势让这个设想作废了。

微臣说这件事的意思是,不能不顾及南洋的声音,现在这个声音很杂乱,但若是处置不当,有人借机联合起来闹事的话,就会很麻烦。”

李君华微微点头,作为皇帝,照顾与平衡各方利益是他应该做的,于是问道“沈大人的意思是,反对帝国的黑海战略。”

“不不不,陛下,微臣举双手赞成,直接参与欧洲地区的贸易是帝国所有商人的梦想,无论是远洋贸易船队和法老运河狂想,都是达成这么目标的手段,而如果在西疆获得进入黑海的入海口,长远来说,这是极为有利的,而且对奥斯曼的战争导致奥斯曼与南洋贸易的中断只是暂时的损失。

微臣的意思是如果可能,就要做到尽善尽美,照顾一下南洋各行省的情绪和利益。”沈廷枢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

他在国务会议中地位是最为尴尬的一个,他这个皇亲国戚在别人看来是好事,在真正的帝国高层那里却是坏事,因为他联姻的是大王爷而非当今圣上,这很不好,所以他很少发言,尽可能的要为皇帝和帝国战略考虑。

“办法呢,如果能照顾,朕自然会照顾,但如果做不到尽善尽美,朕也会为了大局,牺牲少量人的利益。”皇帝认真说道。

沈廷枢抬起头,说道“陛下,微臣有一个小小的,不那么成熟的建议,说出来请陛下和诸位大臣参详。”

“请说。”李君华笑着示意。

“微臣的这个法子叫做以和促战。”沈廷枢小心翼翼的说道。而李君华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开怀大笑,抚掌说道“朕倒是没少听了以战促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