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三九 灵活的政策(2 / 3)

,新沪的长官裴广平还是自己的把兄弟。

这就是帝国海外事务部的处事风格,一切都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刀切。

封地与印第安部落的关系很和谐,也不强求印第安人到‘文明之地’定居,主要是当地没有巨大的人口需求。与益州地区的种植园经济,而且是有极强竞争力的种植园经济完全不同。

而且北美封地和南非地区的土著的文明生态也完全不同。

北美的开发晚于南美,在帝国进入之前,英法殖民者与印第安人处于对峙状况,双方互相屠杀,完全融合不到一块去,因为地形复杂和殖民者数量稀少、分布广泛的原因,一直无法征服印第安部落。

所以大部分的印第安部落,尤其是五大湖以南的大量部落,还保持着殖民者未曾到来之前的状态。

而南美则大为不同,葡萄牙人早就征服了此地几乎所有的部落,并且在这些部落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宗教。

除了很少刚刚被抓到殖民地的,原本居住在雨林深处的部落民,大部分人都信仰天主教。这也是益州地区接纳这些部落民的巨大障碍,一般来说,在接纳他们的时候,会取缔天主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实践,海外事务部的工作人员发现,让天主教徒变成无宗教信仰的人很难,但要是让他们转换另外一种信仰则相对容易。

况且,这些南美印第安人受到的影响也不仅仅是天主教,因为巴西殖民地大量从非洲购入黑奴从事各类种植园和矿山开发,导致很多的部落民与黑人结合,不仅是血脉上的结合,更是文化上的融合,这一次,孙部就这个部落的黑人混血儿的嘴里,听到了很多巫毒教的讯息。

毫无疑问,部落民的信仰是由上层控制的,不解决这些既是酋长又是教长的家伙,是无法真正控制这些部落民的。

因此海外事务部在本地的重要单位,就包括宗教系统。

但与国内的宗教局不同,帝国境内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等基督教三派信仰,宗教局在管制的时候,主要保证两点,第一,不要与欧洲的教会有联络,不要受其影响,其二就是控制其宗教活动和传教。

坚持了数十年的宗教政策,帝国境内这几种信仰的教徒已经很少了。

而对天方教,帝国除了保证前两点,还不断推动宗教改革和世俗化。

在益州地区,总体政策就是与对待天方教一样,只不过办法又完全不同。

对待天方教,宗教局垄断的一切宗教人士的培养和任免,而在益州地区,则给予宗教局人士相当的自由。如果这个部落进入益州地区,宗教局的人就会与其对接,在收拾掉控制信仰的酋长之后,充分了解其信仰,然后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良。

追求的还是世俗化和多神教,有些发挥超常的宗教人士会在短短几年里,改革的宗教改到欧洲传教士都不知道属于什么派别。

嘴里唱着哈利路亚的信徒家里供奉太上老君,这类操作在益州地区比比皆是。

当然,海外事务部对待酋长这类特权阶层,也不一定必然采取杀人的方式,只要其驯服,合作方式也可以有所改变。

比如一些比较开明的,也可以融入益州,获得土地成为农场主,但这种极为少。大部分的人会选择换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玻利维亚。

那里是帝国矿业公司控制的殖民地,没有那么多的规矩,矿业公司对基层的统治简单粗暴,甚至连奴隶制都能默许存在。

这些酋长既然那么喜欢人上人的生活,喜欢控制人心,统统扔去玻利维亚就可以了,最好带上那些不受欢迎的黑人和混血儿。

奔马听完这些,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帝国在殖民地政策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料,从孙部等人的嘴里,奔马听到了很多的讯息,有真有假,有道听途说,也有亲身经历,这些讯息杂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