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四 真相大白(2 / 3)

哭喊着,周子生已经用巴掌抽打自己的老脸,马凯峰只得走过去,搀扶起来,说道“老先生可不要这般,不知者不怪,如今合众国仰仗于你,略有报答也是应当的,公债这件事,胶东进步绅士定然是有份的,只是三百万的额度,晚辈没有这个权限,先答应老先生一百万,如何?”

“不敢,不敢,小老儿不敢要了。”周子生此时腿都软了,哪里还敢再谈公债之事。

“莫非老先生不愿意相助晚辈了?”马凯峰佯怒问道。

周子生连忙说“不,小老儿不是那个意思,一切听马长官吩咐,我胶州士绅,绝无二话。”

侯琦听了马凯峰的话,也过去劝说“周老爷,马长官都这般说了,你也别做作了,先让人上些酒菜来,长官一路上简素的很,再把本地的形式说一说,也好让马长官快速展开工作。”

周子生连连点头,下去招呼了几声,送来了一些菜肴,侯琦斟酒,周子生劝菜,马凯峰吃喝一会,便是问起了本地的状况,周子生是如实相告。

原本,因为周子生血缘亲族中在满清朝廷里没有什么名宦之辈,马凯峰对其并不了解,也不甚重视,但听周子生谈及,越发感觉这家伙不凡。正如马凯峰了解,周子生并无什么煊赫背景,但耐不住周子生本身是个会钻营的人,喜好结交朋友,满清入主中原后,山东官员属于第一批投降的,在朝廷中占据较多职位,多尔衮当朝时,甚至一半官员是山东人,后来江南顺从之后,才是降低下来。

借着这个光景,周子生与满清朝中不少山东官员来往密切,又对本地驻扎的绿营多有帮衬,本身又多有产业,才有今时今日之地位,如今新城这边的事务多是周子生打理决断,官绅将帅只是居中分润罢了,而本地的驻军早已与周子生一条船,正因为如此,本地人都戏称周子生就是胶州知州!

在前些年,山东精锐兵马也曾南下支援清军,只是岳乐主政江南之后,本地绿营抱团取暖,都不愿意南下,驻扎山东的外省兵马基本抽调一空,也就只有直隶、河南还有些许兵马在,如今的山东六万兵马中,分散在青州、胶州和登州三大营中。

青州大营是张存仁的总督行辕,兵马过三万,精锐也多,又有外省客军,而胶州一带直面青岛要塞的,则是山东提督高第率领的一万五千兵马,精锐过半,而另外的一支军队则在登州,听从登莱巡抚侯方域指挥,负责海防。

六万兵马,其中四万新军,在满清主力云集东南的情况下,山东的兵力仍然算是充足,但作为合众国下一阶段的主攻目标,山东的清军却是悲哀的,原因很简单,在济州,北洋战区已经准备了充足的兵力。

原本的北洋战区就有两个甲等师、四个乙等师,另有混成旅、骑兵旅等五个,精锐兵马就达到了近十万,虽说对日战争期间,原本隶属的日裔军队离开,但北洋战区精锐仍在,且在对日战争结束后,得到了忠贞师、近卫师、马尼拉师、南华师等部队的支援,而随着今年的在大本营整训的各路海外援军赶到,元老院是准备为北洋战区二十五万军队的。

兵力是占据绝对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合众国可以任意妄为,按照李明勋的要求,北洋战区必须在秋季发动战略进攻,并且在冬季来临前打开局面,这意味着夏季就必须把部分主力军队投入到青岛要塞区,还有大量的军事物资,而这样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是无法秘密进行的,一旦提前暴露合众国下一阶段的主攻目标,清军很有可能向山东增兵,意味着,陆军必须完全依靠海运来支援与清军的决战,而清军则可以背靠整个山东和中原。

为了打破这等不利局面,高锋派遣马凯峰前来胶州新城,一方面控制新城这个山东沿海的手工业中心,准备为大军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肢解山东本地军队,夺取运河浮桥,为北洋战区快速打开局面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