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三 押送(2 / 4)

和理藩院都在倡导百姓移民北疆,听说还给盘缠米粮,到地分田亩,给种子耕牛,这些人怎么不去呢?”陈文川满脸不解。r

nt

智云和尚道“千里迁徙,非得家人亲友相互照顾,才能安然抵达,而寺庙里这些人都是无亲无故的孤寡,亦或者刑余之人,无有依托,怎么迁徙?”r

nt

陈文川明白了,这是把灵光寺当成养济院和习艺所了,不过倒也难怪,寺庙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不缺识文断字和能写会算的和尚,僧人又天生被老百姓所信任,又有房屋院落这等天然居所,是最适合做这些不过了。r

nt

二人正聊着,却是码头又有人几个商人来订货,所订的都是芦席、藤筐等手工艺品,看的出来,灵光寺的生意兴隆,这也难怪,这些手工艺品对于灵光寺来说完全没有成本,芦苇可以在河边湖边获得,山藤也可上山去砍,编制的人还在学艺,并不要薪资,即便是他们的吃穿用度实际上也是朝廷在给钱,所以出产的手工艺品价格很低,在刚刚和平的汉城及其周边很有竞争力,而智云和尚一时也脱不开身招待陈文川,陈文川却也不在乎,索性一卷袖子,临时充当账房,为灵光寺服务起来。r

nt

一直忙到傍晚,累了一天的人才得以休息吃饭,吃完饭后寺庙也是不安宁,人们席地而坐,跟着学习起了汉语,反正只是学说话,也不用点灯废蜡,而智云和尚安排完课程后,立刻招待陈文川,素宴安在了智云的禅房,吃完之后,品茶纵谈。r

nt

对于智云和尚,陈文川并不隐瞒,他把这些时日发生的一切全都说了出来,并且表明了自己不愿意去京城的态度,智云听后,说道“朝鲜要归附天朝的事,老衲也是听人说过,原本也是不情不愿的,但这些时日看过听过之后,倒是觉得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到底是四民平等,百姓安居了,底层百姓倒是比以往过的好了些。”r

nt

陈文川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也正是这些促成了他不想再起事端的想法,陈文川说道“当今天子确实为仁德天子,但强占朝鲜社稷之事绝非善事,况且朝鲜两代大王于老夫有厚恩,老夫又怎么有违内心,前往京城歌功颂德呢?但若是不应,又恐那李德灿不许,祸殃家人,实在是为难呀。”r

nt

智云笑了笑“若你执意不想去,老衲倒是有个法子,不否而否了。”r

nt

nt

nt

智云指了指自己的禅房“不如就在我这灵光寺剃度出家了,新朝官制,为官者不可信仰宗教,以免厚此薄彼,你剃度成了和尚,他们自然就不能逼你当官了。你素崇佛法,不喜奢侈,且子嗣延绵,家庭和睦,以老衲所见,出家为僧倒也不是什么损失。”r

nt

陈文川听了这个建议,先是一笑,继而苦涩起来“这只恐对方作梗。”r

nt

智云双手合十“老友,不过是表明态度罢了,他们若是强求,你如何反抗都是无用,若可放你自由,你出了家,他们也该顺水推舟了。”r

nt

陈文川顿觉有理,当即就要求剃发,智云倒是感觉有些不妥,希望他可以通知家人,而且,陈文川也是朝鲜名儒,理应有人来观礼才是,可陈文川却不在乎,本着择日不如撞日的心态,要求立即剃发,观礼之事也直接取消,智云无奈,也知道陈文川走投无路,只得允从,取来热水和剃刀,亲自给陈文川剃度。r

nt

陈文川便找来知客僧,让其去汉城通知自己的家人,送去书信。而陈文川的行踪都是有人监视的,监视的人告知了金世龙,而金世龙则汇报给了李德灿。r

nt

结果就是,李德灿非但没有阻止陈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