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打算(2 / 4)

青年,逐渐变成了行尸走肉。

连载的末尾,正写到他发现自己身上的梅毒,又收到信,得知为他骄傲的父母要带着未婚妻提前与他履行婚约,顿觉心慌意乱。

秦扶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采取了后世白话文的一些写作方法,用词大胆泼辣,甚至细读时有种萎靡的艳丽感,给看惯了清粥小菜的读书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最具突破的,还得是一旁的配图。故事里的主角寻病根,找到与他有一夜之缘的娼妓小夜,小夜因为患病被驱赶出门,被一些乞丐收留,在破庙里,主角强迫小夜转过头来,待她张嘴时,看见小夜嘴里密密麻麻发白凸起的疹,被吓得魂飞魄散,慌不择路逃跑。

美人脸,怪异而具有冲击力的画面,仇熙只是看一眼便觉得胃液上涌。

他顾不得其他,推开同窗趴外边吐去了。

别人可能都只是看图片,可他实打实见过菜花的真容,视觉和嗅觉的双重冲击,只怕这辈子他一想起来都难以忘怀。

刊登在小报上的这则故事,其影响力还在慢慢扩散。

向来爱读安溪小报的读书人,几乎是一发行就抢着买来看,没过几日,安溪县里的读书人便都知道了逛青楼有可能患病的事情。

有些还是愣头青,没见过这种事情,有的听说过,可只是听说,又怎么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呢?

有人主动去青楼,找老鸨或是青楼女子问讯,运气好的被人青着脸说笑绕过话题,运气不好的,直接被人指着鼻子骂出去了。

可慢慢地,逛青楼的危害就像是海水下的冰山,慢慢在士人的眼中揭露。

毕竟得病的事情不是秦扶清捕风捉影,很快就有亲身经历者现身,他们确实生了病,有些人压根不知道这病竟是因逛青楼引起的。

就算医治,也没法完全根治,在生活上带来的痛苦和影响,更是没法对外人诉说。

瘙痒,尿频尿痛,这还都是小问题,随之而来的各种病症,才让人头疼。

一时间,许多人都对青楼女子口诛笔伐,痛骂不已,认为是青楼女子不干净,才害他们也得了脏病。

秦扶清眼看着舆论被这些爱甩锅的男人带跑偏,几乎是冷笑着,催促下一期安溪小报继续发行。

“你们都听说了吗?前门楼子的张家,差点闹出人命了!”

“怎么没听说啊,我每天都打张家门口经过,打的可热闹啦!”

“怎么回事?赶紧快说说,怎么打起来了?”

“我跟你们说啊,这祸端还是怪这两期的安溪小报,上头不是刊登逛青楼得病的那个故事吗?”

“是啊,难不成张家男人就得了这病?”

“岂止是他一个人得了啊!”

前门楼子的张家在安溪县还挺出名,张家祖辈早年靠卖麦芽糖,一开始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后来买了毛驴,再后来再前门楼子赁铺子,开杂货铺,到现在,一家兄弟两个不曾分家,围着爹娘膝下过,生意红火,家境也算殷实。

早晨挨打的男人叫张大拐,他阿爷早年送他爹读过几年书,读了大半辈子没读出气候,活生生草包一个,把他阿爷气的两腿一蹬驾鹤西去了。

张老爷子就把没读成书还气死老爹的执念放在俩儿子上,大儿子为何叫张大拐呢,他早年也不叫这个,有个正经名字,叫张书闵,后来迷上赌博,叫人给腿打瘸了,拄拐拄了半年,人家就给他起了这个诨名。

张大拐还有个弟弟,也是不擅长读书,奈何嘴比他甜,虽说也是个不正混的,可在老两口眼中,就是比张大拐讨人喜欢些。

后来张大拐发奋图强,不知是老天爷开眼还是怎么,叫他考上了童生,也算是给张家争了口气。

张大拐年纪也不小了,三四十岁,大儿子都十四五了,他们家男人都不怎么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