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络绎不绝求粮的商人,除了盯上安溪县内的稻种,他们还很喜欢安溪县种植的番茄。
这种新出的植物,既能当做蔬菜,又能当做水果,口感独特,从富人家中再到普通农家,番茄价格一降再降,安溪县内许多百姓都能吃得起,而且家家户户均有种植。
番茄可以收集种子,今年种了明年还能种,对于善于耕种的百姓来说,种番茄毫无难度。
那些挑着空担子进入安溪的货郎,会在安溪县内找到价格最为公道的番茄,然后再辛苦走上几十里路挑回去,即使价格翻倍,也能轻松卖出去。
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安溪县才有番茄果,番茄的别称“金不换”,和安溪县那位状元公也有几分联系。
谁也说不清状元公考上状元是否有番茄的助力,但在推崇读书至上的此时,哪怕只有一丝联系,也会有人乐此不疲地相信。
于是这种红彤彤的番茄果,就成了许多读书人的最爱。
番茄可以生吃,可以炒蛋,无论怎么吃,吃多了都是有点好处的,毕竟番茄的营养价值实在高。
有些人吃多之后,确实感觉身体有了变化,皮肤好像变白了,脑袋好像变灵光了,嘴里也不会生疮了。
这些小小的变化一传十十传百,最终被当成铁律一般相信。
比起不能轻易被传播的安溪稻种,能随意买到的番茄更受人欢迎,并且以病毒传播式的速度向四周扩散。
安溪县城越来越热闹。
瓦舍开放之后,墨香阁备受读书人欢迎。
尤其是墨香阁允许抄书,许多买不起书的读书人干脆把这里当做家一样,每天一大清早还没开阁就在外面排队等着,开阁后赶忙进来。
墨香阁可以抄书,需要自备笔墨,为了增加阁内藏书,秦扶清还给出了一个好主意,搞一个贡献榜,若有人给墨香阁捐书,便可以在榜上有名。
许多富户家中都有藏书习惯,他们把书私藏,也等同于把知识私藏,阻隔底层往上爬的道路。
偏偏秦扶清不信这个邪,弄出一个墨香阁,直接把有些人的私心拉在太阳底下暴晒。
秦扶清说他喜欢书,便有人投其所好,送给他许多私藏名书,秦扶清有的就送去墨香阁,没有的就抄一本,再送去墨香阁。
除了捐原本书籍,也可以捐抄本。贡献够多,榜上排名够高,就可以得到见秦扶清的机会。
于是许多读书人卯足劲抄书捐给墨香阁。
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