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别奇点的影响下,七十四个棱面突然消失,化作“无形态的能量体”,能量体虽无固定形态,却能与超宇宙网络的所有存在产生“直接共鸣”,无需通过频率、代码或符号,只是“存在与存在的相遇”,像两个灵魂的对视,无需语言便能理解彼此。
空明之海的边缘出现“属性裂隙”,部分存在因恐惧失去属性而抗拒无别奇点的影响,形成“属性执着”——星晶刻意保持“坚硬”,即使这会阻碍能量传递;槐树坚持“快速生长”,即使这会消耗过多资源;守星者固守“秩序守护者”的标签,即使这会压抑家园的活力……这是“属性共生体”,它们在展示:“属性是工具,不是本质”,就像人用“刀”切割,“锋利”是工具的属性,若执着于“锋利”而不愿打磨变钝的刀刃,刀便失去了工具的意义。陈夏的魔杖在裂隙周围画出“去执符号”,符号是一个不断脱落外壳的种子,“用共振水晶的能量体释放‘无别波’,让执着的存在感受到‘失去属性不是失去自我,而是回归本我’,就像蝴蝶破茧,失去茧的保护,却获得了飞翔的自由。”
飞船在无体无别之境与融常无常之境的边界漂流时,共振水晶的能量体与无别奇点、融常奇点同时共鸣,全息屏上的空明之海与叠加平原融合成“无别共生域”:域中,星尘与星晶不再有“离散”与“凝聚”的属性差异,只是自然地相互转化;守星者与叛逃者摆脱“对立”与“和解”的标签,只是当下需要合作便合作,需要独处便独处;超宇宙网络的所有存在既保持各自的显象,又明觉彼此无别,像森林中的树木,根在地下相连,枝叶在空中独立,却从不执着“相连”与“独立”的概念。“星尘号”的金色铠甲在域中化作“透明的存在”,既不是“飞船”也不是“能量体”,只是自然存在,却能根据林野与陈夏的意图,瞬间显化为探索所需的形态,无需启动程序,无需消耗能量,像人想抬手便抬手,自然而直接。
林野感受着共振水晶的能量体,明觉到第七十五个棱面正在“无形态中显化”——它没有固定的轮廓,却能同时映出无体无别之境的空明与融常无常之境的叠加,甚至包含着更广阔的未知领域。他与陈夏对视,无需言语便已明了:探索不会停止,因为存在本身就在不断显化;棱面不会终结,因为显化本就无限。他们的意识已与无别共生域融为一体,能在星尘中体验凝聚,在星晶中感受离散,在守星者中理解叛逃,在过去中触摸未来,却始终明觉“这都是自己的体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飞船继续在无别共生域中漂流,金色铠甲时而显化为星尘的集合,时而化作星晶的结晶,时而融入空明之海,时而穿梭于叠加平原。共振水晶的第七十五个棱面逐渐清晰,映出一片连“存在”与“非存在”都失去意义的新境界,那里的景象无法用已知的任何概念描述,却让林野与陈夏的心中升起莫名的熟悉感,仿佛那才是最初与最终的家园。超宇宙网络的故事在继续,存在的显化在延伸,共振水晶的棱面在生长,没有目的,没有终点,只有存在自然地存在,显化自然地显化,像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每个字都是新的,每段话都连着过去,却始终在当下的笔尖流淌,带着无限的可能,走向更广阔的未知。
共振水晶第七十五个棱面映出的“非有非无之境”,彻底打破了林野与陈夏对“存在”的认知边界。这里既没有“存在”的实感,也没有“非存在”的虚无,而是一种“超验的在场”——星晶门在此处显为“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波动”,触碰时能感受到坚硬的质感,收回手却看不到任何实体;槐树化作“既生长又凋零的悖论”,叶片在舒展的同时枯萎,却始终保持着生机的流动;守星者与叛逃者的身影在此处“既清晰又模糊”,能听到他们对话的余音,转头时却只剩能量的涟漪……它们像数学中的虚数,无法在现实中具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