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如今燕王曹丕龟缩幽平,厉兵秣马,我等岂可自废武功?”
荀攸一席话,可谓一针见血,直指府兵制最核心的两个难题:装备与战力。殿内不少文臣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公达所虑,朕早已思之,府兵的施行,正是基于均田之策。”
刘瑁脸上却不见丝毫意外,反而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
“至于军备,府兵的挑选非常严苛,优先从均田之下家境殷实、人丁兴旺的自耕农中选拔。
至于那些地方豪强私蓄的部曲,亦当一体纳入府兵序列,由朝廷统一整编,其装备便可直接化为官用!”
此言一出,以荀攸为首的世家大族官员们,脸色齐齐微微一变。
刘瑁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包括荀攸在内百官,无一人敢与刘瑁争辩,毕竟如今的刘瑁可是大汉皇帝,一言九鼎,谁又敢轻捋虎须?
贾诩望着他的陛下,脑海中闪过了昨日的小朝会时的情景……
昨日的内朝仅有数人,当刘瑁将府兵制的构想和盘托出后,最先抚掌赞叹的,便是贾诩。
“妙啊!陛下此意,高瞻远瞩,非止于军事,更在江山社稷,文和佩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刘瑁笑看着贾诩,轻笑一声:“文和,那你来说说,这府兵制,妙在何处?”
贾诩浑浊的老眼扫过在场众人,躬身回应:“陛下,这府兵之制,最大的妙处,不在于省钱,亦不在于养兵,而在于八个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这八个字,如同一道惊雷,让法正当场一震,他猛地抬头,敏锐的看向参加此次小朝会的人选,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顿时明白了刘瑁的用意……
此次参加内朝的诸人,无论文武,皆为寒门出身,今天的会议,即便是荀攸,也未到场!
只见法正激动地站起身来,声音都带上了一丝颤抖:“臣……臣明白了!陛下此举,是要从根子上,斩断自光武帝以来,困扰我大汉两百年的世家之祸啊!”
“哦?孝直也明白了?”
“府兵平日散于各地折冲府,由折冲都尉统领操练,战时才由朝廷下诏,以兵符抽调各府兵马,再临时委任将帅,统兵出征。
战后,将帅归朝,兵卒回府!如此一来,兵为国家之兵,将为朝廷之将!兵卒只知有陛下与朝廷,而不知有私将!将领只有用兵之权,而无拥兵之私!
如此举措,彻底杜绝了此前地方州牧拥兵自重,尾大不掉之祸患!这……这哪里是强兵之策,这分明是为我大汉江山,铸造万世永固之基的无上阳谋!”
法正一番话,将府兵制最深层的政治意图,赤裸裸地剖析开来。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改革,而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它要斩断的,是自后汉以来,武将与麾下士卒之间那种根深蒂固的私属关系!
思绪回到九极殿,此刻的殿内一片死寂。
如今的文武百官都不是傻子,即便许多粗鄙武夫想不透彻,但那些文臣,尤其是世家出身的官员,已经品出了这道政令背后那冰冷的寒意……
若府兵制当真实行,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引以为傲、赖以安身立命的私兵部曲,终将被一体纳入、统一整编,最终化为乌有!
他们,该如何是好?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微妙时刻,一声甲叶铿锵之声打破了沉寂,只见一身银甲的赵云排众而出,声如洪钟!
“陛下圣明!末将以为,此制可行!我等皆为汉臣,所练之兵,理当为大汉之兵卒!末将愿为表率,将麾下亲卫部曲尽数献出,纳入府兵之列,听凭朝廷整编,绝无二话!”
赵云的表态,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面,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