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完结遥遥无期(1 / 2)

杜雨插话道:“老吴,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出名的武侠小说,那这本《英雄志》断更多久了?”

老吴想了想,回道:“应该有十四年了吧!”

“啊?”杜雨惊异道,“居然这么久!真是有生之年系列啊!”

高传龙接话道:“以我之见,《英雄志》完结遥遥无期。”

“哦!”老吴应了一声。

高传龙继续道:“老吴,我提到《英雄志》,就是有了一些想法。我们交流一下,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老吴惶恐道:“龙哥!请说说你的看法。”

高传龙忽道:“对了!去厨房帮老吴拿一罐雪梨汁。”

“好!”杜雨爽快道,“不过,龙哥!等我来了再说啊!”

高传龙点头道:“好吧!”

老吴感谢道:“多谢龙哥!”

很快,杜雨拿来了一罐雪梨汁,递给老吴。

高传龙拿起床头柜退冰的雪梨汁喝了几口,润润喉。

然后,他分析道:“我觉得《英雄志》不是何时完结的问题,而是完结的难度太大了。

《英雄志》完结的难点,并非在于剧情本身的推进,而在于后期剧情中突然如潮水般涌来的海量信息。

书中观海云远四人的对抗,本质上是建制派、反贼、调和派之间全方位、无死角的激烈冲突。

杨肃观背后,是庞大且根深蒂固的整个体制;

秦仲海则代表着反贼,发出了关乎苍生命运的深沉之问;

伍定远和卢云,则是作者明显偏爱的调和者角色。

《英雄志》的断更,恰好卡在这三方全面开战、火药桶即将被点燃的紧要关头。

这种写法,使得故事更多呈现出一种写意的风格,而要给故事一个圆满的收尾,难度极大。

全面对抗的情节本就极难驾驭,古龙在《流星蝴蝶剑》里描绘黑帮全面火拼的场景,就曾让温瑞安模仿了一辈子,却始终难以企及。

而《英雄志》前期精心铺垫了宏大世界全面对抗的紧张氛围,杨肃观和秦仲海各自展现出令人胆寒的强大压迫感,让局势愈发紧张复杂。

摆在作者孙晓面前的,还有一个棘手的难题。

《英雄志》中人物的精彩爆发,是以前面大量过渡剧情为铺垫的,然而这些过渡剧情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写得并不出彩。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增强读者参与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倘若将这些铺垫全部删掉,书中那些令人震撼的转折,或许就无法给读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可如何进行删改,孙晓自己也犹豫不决。

如果直接让人物爆发,那些与爆点紧密相关的剧情,可能会因为铺垫不足,在读者心中停留的时间过短,进而影响整个剧情线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毕竟,《英雄志》后期那些震撼人心的大转折,其强大的爆发力,正是建立在‘相关线索在读者心中长久萦绕’的基础之上。

从戏剧理论的角度来看,《英雄志》断更之处其实已经违背了相关原则。

戏剧理论强调,冲突双方的力量应保持相对对等,当力量对比分出胜负时,故事也该迎来大结局。

即便是《窦娥冤》这样的经典之作,主角窦娥的精神力量也能与世俗的强暴势力相抗衡。

《英雄志》在创作过程中,存在一种明显的路径依赖。

前期,孙晓确实借鉴了《窦娥冤》的写法,用人物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抗衡外界的强大压力。

然而,当故事发展到需要掀起革命的关键时刻,他依然延续了这种‘用不屈意志抗衡强权’的思路,着重刻画敌人的强大,以及卢云坚韧不拔的品质,将这一对矛盾冲突不断放大。

但问题在于,调和派的力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