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奏对(四)(1 / 3)

大燕公子 山中老犬 3234 字 6个月前

乐间是燕国军队之中少有的稳重派。

燕国在灭掉赵国之后,军队之中的许多高级将领,对于朝堂做出的修养生息之政,很不认同。认为应趁热打铁,挥军南下,早日完成燕国一统天下之规划。

那时,乐间当即站了出来,第一个主动表态支持朝堂的政令,给姬康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看到乐间也同李牧呈文一样,说出结束燕国修养生息的话后,姬康的脸色异常地凝重。

从当世众多人的角度来看,姬康在年少之时,就带领着燕军在辽地开疆辟土;即位燕王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吞齐纳卫,率军同各国连横之军大战,随即又灭掉了赵国。

显然,这就是一位“好战”的君王。

但谁也不知道,姬康的内心是多么希望,能过上如前世一般的平和生活。

在灭掉了赵国之后,一方面是因为燕国经济民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姬康感觉到,燕国已没有了过去的亡国之危。在这种情况下,姬康迫不及待地同众臣商议,让燕国开始了修养生息。

不可否认,这三四年的修养生息,对于燕国至关重要。

因战争而导致的经济和民生,不但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而且,许多原先燕国想做而不敢做的工程,皆在这三四年内完成了。

修养生息的政策虽很好,但是面对秦国咄咄逼人之势,确实是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使燕国上下的工作重点,重新放回到军事方面,准备进行大战。

“与时俱进”,姬康前世中耳熟能详的一词,同样适用于当下。

姬康内心暗自骂了声:“这该死的战国时代!”

在内心盘算了片刻之后,朝乐间问道:

“昌国君,李牧呈文中所言,判断我燕国未来同秦国之决战之地,极大可能是在晋阳郡南部以及附近,你以为如何?”

看到自家君王如此询问,乐间知道姬康的心中已有了计较,用恭敬地语气答道:

“王上,臣对于冠军候的判断是认可的。臣在晋阳驻守过多年,亦认为未来我燕国若同秦国发生决战,晋阳以南及周边之地,是对我燕国最为有利的。”

姬康“哦”了一声,笑着问道:“既然你和李牧皆这么认为,有何理由?”

事关燕国的国运,乐间不敢马虎,抱拳郑重对姬康言道:

“大王,李牧将军呈文判断,我燕国未来同秦国发生决战之地,最大可能有三个地方:

其一,是我燕国九原、雁门两郡与秦国上郡的交界处;

其二,是去年秦国设立的三川郡与燕国卫郡的交界处;

最后,则是我燕国晋阳郡与秦国河东郡的交界周围。

这三处地方,皆是我燕国同秦国的接壤之地,位置皆为突出。我燕国同秦国若将来发生大军对决,这三处是最可能之地。

大王,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李牧将军呈文建言王上及朝堂,从目前开始,我燕国就要创造有利条件和态势,将同秦国决战之地放到晋阳以南,臣是认可的。

….

王上,北面的九原和雁门两郡离秦都咸阳的距离最近,出离石、蔺城而攻秦国,看似是出击秦国的最佳之处,但两郡同秦国之间有大山、大河阻隔。

我燕军战马众多,若在此地出击同秦军决战,一则不利于我大军的行进和展开,二则大军补给困难,故臣认为,此地只能做为侧翼而牵制秦军。

南部的卫郡同秦国的交界之处,虽地势平坦,向西也可直驱函谷,且大军补给充足,看似有利我大军进出,是一处同秦决战的理想之所。

但该处其周边有韩、魏、楚三国环伺,大军在此同秦国对决,发生意外之事甚多,我军需多处防备。故此,臣以为此地也只能做为侧翼,牵制秦军和防备诸国。

同上述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