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小康之家(3 / 4)

大唐孽子 南山堂 4231 字 2021-02-09

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的复杂。要想彻底的扳倒他们,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说服证据,否者很可能会引起动乱。”

上官仪开始考虑如何执行李宽的想法了。

论起煽动人心,世家们搞起来可是得心应手。

“这个好办,打一批拉一批,这一招不管什么时候都很有用。马家如今是冒尖的椽子,肯定要搞掉他。其他的世家大族,只要愿意迁移到岭南,朝廷不仅不打压,还可以帮忙在岭南站稳脚跟,甚至在当地衙门安排一些职位。

至于一些依靠在这些士族身边的小家族,可以考虑适当的扶持一些名声好的,听话的,支持朝廷大政方针的起来。当然,凉州不再需要那种大世家,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小有身家的小康之家。”

“小康之家?”

李宽的话刚刚说完,李世民就对这个第一次听到的词语充满了兴趣。

“没错,小康之家!《诗·大雅·民劳》有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我看来,小康之家就是小有资产的人。这些人可以是各个作坊里头三级以上的匠人之家,可以是凉州城外那些开着小食肆的掌柜之家,可以是县衙里头某个胥吏之家,也可以是家中有着几百亩良田、几个奴仆的农夫之家。”

在李宽看来,一个由众多的小康之家组成的陇右道,比一个由几大世家和无数贫苦百姓组成的陇右道要稳定的多,好控制的多。

贫苦百姓太多了,就意味着随时都可能会有动乱。

人一旦吃不饱肚子,那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

挨过饿的人对这句话一定会有非常深刻的领悟,而没有饿到过的人是很难领会到这句话的恐怖的。

历史上,每朝每代都有出现过易子而食的传闻,这可不仅仅是传闻,而是无数悲惨小孩的不幸遭遇。

“楚王殿下这个小康之家,跟寒门子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寒门子弟是意味着祖上曾经荣光过,如今已经落魄;而小康之家却是有着更多的积极意义,更能代表我们大唐的变化。”

一旁没有怎么说话的岑文本忍不住发出了一句赞美之词。

虽然岑文本是世家子弟出生,但是也算是见识广博,对于民生疾苦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他的父亲岑之象,在隋末时期担任过邯郸县令,遭人诬陷。那个时候,岑文本才十四岁,自己去到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其父冤狱得以昭雪。

“小康之家这个词语听起来确实比寒门子弟更让人舒服,更让人充满期待。大唐的寒门子弟,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伴随着大唐的发展大幅增加;但是小康之家不一样,他们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快速的增加几倍、几十倍,只要大唐每个州县都有大量的小康之家,各地的稳定就不需要朝廷太过操心了。”

来济也忍不住夸奖了一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来济就是寒门子弟。

他的父亲来护儿曾经身居高位,可是在隋末动乱的时候不幸去世,之后来家的家道就迅速的衰败。

直到这两年才开始重现成为长安城有头有脸的勋贵。

他很清楚寒门子弟是不可能快速增加的,因为哪怕是寒门也是“门”,意味着祖上曾经出过做过高官的人。

“陛下,在微臣的设想之中,大唐应该是一个不倒翁形的社会结构。站在最顶部的勋贵世家的数量是比较少的,最多的是中间的小康之家;同样的,最下层的百姓数量也应该尽可能的少,这样的社会结构才是稳定的。”

不倒翁是如今长安城比较流行的儿童玩具,当初也是从楚王府流传出去的。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岑文本,甚至是上官仪,都是亲自把玩过这种玩具。

“不倒翁形的社会结构?”

李世民细细的品味着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