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人生的起跑线(中)(1 / 2)

诗意的情感 纪实 2116 字 2020-05-02

人生的起跑线张宝同 2018121

中国家长对教育的期待太急功近利,不计代价了。为什么非要孩子上大学,考研,出国留学?难道孩子就不能学上一门手艺和一门技能?为什么非要孩子学英语、学奥数、学钢琴?难道不能让孩子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孩子童年的快乐重要,还是过早地学习知识重要?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在社会和生活中,真正能用得到的书本知识非常地有限,如果你把书本知识学得过多,而你却没有从事相应的专业,那么,你学过的许多知识都是浪费。

实际上,我们的许多人都做了大量的无用的功。对此,也许有些人会说我们虽然学非所用,但这不是一种浪费,而是一种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这种形式取得了大学的学历,它只是你的一个跳板。但是,一个人离开了他的专业,那他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这种人有很多很多。他们不一定非要在自己的专业上成就一番事业,只要能多挣些钱,能养家糊口就行。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我们还有必要在学业上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吗?

尽管社会跨越了几十年,但我们当今的教育方针依然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是,我们的孩子是否全面发展了?其实不然,应试教育依然在发挥着主导作用,要不,有人一呼“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会引来千万人的呼应。因为我们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考研出国,成为社会的精英和栋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和员工。

可惜社会上需要的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工人和劳动者,而并不需要太多的精英。就跟打仗一样,将军只要一位就够了,而士兵却需要成千上万。而我们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这位将军,却忽视了能成为将军的人是非常之少,而能成为一名好的士兵也是非常地不错。我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意思是说,每个人的才气与特长,每个人的天赋与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学习好,有的人爱劳动,有的人喜欢写作,有的人擅长运动。如果能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能在他喜欢的行业中施展才能,他就很容易干出一番成就。没必要非逼着他去学奥数,学英语,去考研出国。

即使考研出国了,又能怎么样?我的一位同学在四十年前就去了美国,至今都不知他在美国生活得咋样。几十年里都不给家人通信,也不跟同学们联系。搞得家人和同学们都以为他出了什么意外,已不在人世了。西安某个名牌大学的家属住宅楼里,过去大家都是攀着比着看谁家的孩子能出国。现在他们的孩子差不多都呆在国外,多少年都不回来一次。每到逢年过节,看着人家的孩子带着孙子来和老人们团聚,就感到非常地羡慕。这时,他们才发现天伦之乐要比孩子出国更加重要。

而孩子们在国外是否就生活得很好?也不一定,因为那里毕竟是一个陌生的国度,没有他的童年,没有他的亲人,没有他喜欢吃的饭菜和熟悉的环境。他会遇到许多的歧视和许多的不便,文化不同,言语不通。遇到了委屈和困难也不好跟家人叙述,害怕父母担心。唯一的好处就是钱能挣得多一些。

作父母的并不指望孩子能挣多少钱,真正在乎的是希望孩子们能生活得幸福快乐。为了能让孩子将来生活得幸福,他们认为就必须让他们先苦后甜,从小发愤立志和刻苦读书。中国历来有“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传统。这也是中国父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或许受到了那种孩子的智力开发得越早,孩子就越发地聪明灵慧的影响,却忽视了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和欲速不达的严重危害。

医学和生物学表明,越是早熟就越容易早衰。古今中外,江郎才尽和大器晚成的事例也不在少数。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应该算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这个少年班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