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垂帘听政(3 / 4)

红楼春 屋外风吹凉 204 字 2021-07-17

以摄政王之身监国,然诸政繁杂,多有不明之处。太后娘娘自隆安年起,便协助太上皇处理政务,智谋高深,经验丰富,故本王特请其出面,垂帘听政。本王不在之时,则由太后执政。”

满殿皆惊!

珠帘后,尹后压制住心底的激动,声音却是清冷,淡淡道“皇上龙体抱恙,太医诊治后,请其好生将养。皇上将军国大政俱托付于秦王贾蔷……不,应该是秦王李蔷。

秦王乃天家嫡脉,流落在外,昨日经由太皇太后亲自认定后,收归天家玉碟,晋为亲王,以摄大政!

本宫知道,此政转变,必有谣言四起,言摄政王谋逆造反。只是说这等话的人,有两种。一种自然是忠于天家,忠于社稷,不愿见祖宗江山沦陷奸逆之手的忠臣。第二种,则是包藏祸心的奸人,唯恐天下不乱。

今日起,先以邸报,将本宫这番话传遍大燕十八省。传召天下,之所以请秦王摄政开海,是因为秦王已经在海外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那里四季温暖,雨水充足,百姓从不受干旱之苦!

那里的粮食一年三熟,从无饥饿之忧。这样的疆土,合该由大燕子民去耕种!

从今往后,朝廷全力支持摄政王开海拓疆。

过些时日,本宫和太皇太后的銮驾出宫,巡幸大燕疆土。

太皇太后和本宫会亲口告诉世人大燕,无人造反。

秦王,是本宫的擎天白玉柱,是朝廷的架海紫金梁,是社稷的大功臣!”

“太后圣明!”

新任元辅吕嘉最先反应过来,狂喜着跪地称颂!

有了太后甚至太皇太后出面,那贾蔷身上的谋反痕迹就愈发会淡下去。

而对吕嘉来说,不造反最好!

不造反,他就不算贰臣,在士林清流中,他就不会遗臭万年!

才真正有可能,代替二韩,操持天下权柄!

林如海回京后,地位当然高于他,以太师的身份理政。

但林如海向来举重若轻,很少干涉具体政务。

到头来,仍由他来掌权。

当然,也有不少人面色复杂,心里更如同吃了黄连一般发苦。

若果真由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亲自出面,为贾蔷站台正名,那……

天下忠义,还怎么勤王?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疯了吗?!

果然,牝鸡司晨,国之巨祸也!

贾蔷立于御阶上,淡然的目光横扫百官,道“昨天的事,诸臣工多有亲眼所见者。本王到底是忠是奸,春秋自有定论。自本王十六岁出仕,所作所为,于社稷黎庶是功是过,青史必能分辩,本王不再赘言。

只一点,宝亲王李景、义平亲王李含,还有宁郡王李皙,将作为第一批宗室王公为天下表率,出海拓疆。

为嘉奖三王之勇,敢为天下先之担当,本王给地、给人、给银子!

朝廷上的官员,无论文武,想追随前往者,朝廷非但不拦,还会给予嘉奖。

侯爵升国公,伯爵升侯爵,子爵升伯爵!

便是无爵者,也会赐予爵位。

当然,后期这些爵位会转换成军功爵制,但更加难得。

因为今后再想获封爵位,唯有以实打实的军功来换。

所以这是最后一次轻易得爵的机会。”

满朝文武闻言,一个个面色动容。

站贾蔷这边的,自不必多说,有些担忧。

而站皇室那一边的保皇党们,一个个更是神情错乱。

这也叫造反么?

“礼罢了,也该论兵了。觉得本王谋逆造反者,可追随三王出海,励精图治,总有堂堂正正挥师北伐一日,本王等着你们。大丈夫当世,总要堂堂正正的走,堂堂正正的回。”

“但若选择留下的,就要规规矩矩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