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分歧与坚持(2 / 3)

速的给军分区领导写了一封信,派出最好的一个通讯员,立即就地赶往潞东向军分区领导汇报。李子元的意思很清楚,壶北境内的日伪军主力,已经被自己基本上都牵出来了。军分区那边,现在可以按照计划行动了。

将通讯员派出去之后,李子元立即将手中的两个连兵力,自己与马永成各带一个连根本就不走道路,直接就地向王家沟战场侧翼方向靠过去。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什么排兵布阵了。只要自己能够抢在日伪军突破何三亮的阻击之前,赶到王家沟战场就是胜利。

李子元带着增援部队,正在火速向王家沟战场撤退。那边的何三亮,却是打的很艰苦。从平川出动的日伪军,为了确保这三个深入壶北东部山区的据点,几乎是使劲了全身的力气。在日军督战和炮火掩护之下,参战的伪军被迫发起了集团攻势。

而日军则兵分两路,不断的采取浅纵深迂回的战术,试图将何三亮所部与王家沟之间的联系切断。面对着何三亮那边的苦战,王家沟的曾生却是迟迟未动。如果不是常娟在那里坐阵,恐怕曾生已经擅自撤围。

倒不是曾生胆怯,是何三亮那边传来的密集枪炮声,让他感觉到这么死打硬拼,只能是白白的损耗部队还不算宽裕的实力。尽管他的部队缴获到了王家沟日伪军的装备,但眼下的装备还是太差。子弹的数量,也没有得到大的补充。

这要是日伪军突破何三亮的阻击,那么对于眼下还远未恢复到,李子元当队长和营长时候元气的自己来说,真的是相当要命的。他不认为自己的部队,现在有可以与日伪军正面抗衡的能力和资本。

在平川方向的日伪军倾巢出动之后,曾生多次建议何三亮眼下应该撤围,向李子元那边靠拢。但何三亮却坚持这边的阻击对于全局来说异常的关键。在得到李子元的新命令之前,绝对不能撤退。

虽说现在兼任县大队政委的刘雁来没有到位,但是得到刘雁来充分授权的常娟,也支持何三亮的态度。常娟虽说不懂的军事,但李子元在临分兵时候说过的那句,王家沟至硚口一线能不能拖住平川和硚口的日伪军,是整个战斗成败的关键。

一旦这边无法有效的拖住两地的日伪军,让这两地的日伪军腾出手来北上。那么此次的整个作战计划,不仅有彻底失败的危险。而北面何家峪至东林口战场上的参战部队,也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危险。

李子元这段话常娟记得很清楚,她坚持在得到李子元命令之前,王家沟战场这边绝对不能放弃。面对着何三亮和常娟的强硬态度,以及何三亮已经派出通讯员去寻找主力的做法,曾生最终还是选择了默认。

不过曾生只同意将李子元留给他的那个排,调拨归属何三亮指挥。自己的县大队,暂时不考虑参加阻击作战。而且曾生在部署的时候,也做了一定的调整。将大部分的兵力,撤到了王家沟的外围。

前边只留下了加强了部分基干民兵的两个小队,继续采取围困战术。曾生这么做,给自己的县大队摆出了进退两便的态势。一旦何三亮那边顶不住日伪军的猛攻,他这边可以立即撤到北山并顺着北山撤向王家沟以东的深山区。

对于曾生的这种做法常娟极其不满意,但何三亮却是一笑了之。他知道接到自己报告之后,李子元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调整部署。眼下的阻击战虽说打的艰苦一下,可毕竟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自己在坚持两到三个小时,等到李子元的援军赶到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李子元这个时候派人给自己送了一千发子弹,还有一挺轻机枪,说明他那边的战斗进展应该比较顺利。何三亮清楚的知道,只要李子元那边顺利的解决战斗,整个全局就彻底活了。

眼下的自己和日伪军,就看谁能撑得过最后这几个小时。谁能撑过去,这场战斗的胜利就属于谁。别说自己手中还有一定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