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准备开战(3 / 4)

云之后想做共享街机,但是还有好多比街机更想做的东西呢,怎么会先做街机?

刘璐可就不是一点点走神了,楚垣夕上边说,她低头看手机。此时,她把脑袋抬起来“我没走神,我是看到黄团负责这个项目的人,是金旭。”

好多人都忘了金旭是谁了,进的晚的甚至不知道,但是楚垣夕略微愣了一下之后想了起来“噢,他啊。好啊!”

“金旭可是很有能力的。”

“咱们打的就是有能力的。”

金旭,就是刘璐在小米时候的老同事,出来创业失败,然后刘璐召集老同事进小康的时候进来做总监的那位。进来之后大搞人事手段安插亲信排除钉子,对于怎么立山头、揽权力、搞大公司病非常有经验。

楚垣夕不否认这也是能力的一种,而且,甚至不能排除等他做大了之后,不但索取权力和资源,而且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做漂亮。只是这不符合小康的企业文化,所以礼送处境。

结果对方觉得被侮辱了,选择了不体面的离开,算是有一些过节。

黄团是故意的吗?楚垣夕感觉未必。这个leader充其量就是黄团的一个新成立的事业群的主管,小康对等的位置也是高级总监,还上升不到副总裁的程度,更不用说cxo。因此以金旭的履历,到黄团做个高级总监并不是什么超配,只不过正好撞上了而已。

不过考虑黄团是否故意释放敌意也没什么意义,现在黄团就是竞争者,双方边界终于发生碰撞了。那么黄团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合并小康的意向呢?以打促和其实也很正常,所以什么都不需要下判断。

不过看到管理团队都和自己一样有信心还是一件好事,对楚垣夕这不是突发事件,他早就有心理预期,但对别人至少其中一部分,肯定属于突发事件,其中大部分人的选择是来之能战顺其自然,是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

为什么他们这么有信心?按说在本地生活领域被黄团盯上不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吗?商场和ktv还好,餐饮点位不是分分钟沦陷?

问题是到了2021年的今天,几乎,所有商家都很清楚凡是跟某平台深度绑定的都会沦为平台的打工仔。这个效应已经显示的非常残酷,无论什么类型的平台都是一样的,对平台来说这些打工仔活着就好,微利或者微亏都可以,有时甚至不管打工仔的死活,简单的一个规则变更就让打工仔们生不如死。

譬如说2018年底抖音上的短视频带货,绑定程度不可能不深,但是当抖音转型鼓励直播带货的时候,所有不会直播只会做短视频直通车带货的当场去世。

再举个不特别典型的例子,譬如说物流界的巨无霸平台菜鸟网络。在当年制约阿里电商的最大瓶颈是物流,本来菜鸟是要自己做物流的,但是亲自下场做物流之后发现不是这块料,不是人人都是大狗东可以自建物流。于是改做平台,出发点是解决物流效率问题,尽量避免物流爆仓。

于是随着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平台的建立,标准的统一,四通一达确实降本增效,成为很好的技术中台。

然鹅,快递公司也始终害怕自己蜕变为阿里系的运力,害怕菜鸟抢生意。可是,即便阿里给出庄严的承诺,同时快递公司有心提防,但是总不能阻拦菜鸟堂堂正正的发展。

随着菜鸟对其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展更深化的业务,在全国各地圈地建立更多的仓储,支撑智能骨干网络,整个平台逐渐从利用数据促进快递公司效率的协同者,便身为深入到物流体系各个链路和毛细血管中的掌控者——

四通一达把提效这件事寄托在菜鸟身上之后就越来越离不开菜鸟了,菜鸟每变强一分,依赖就增加一分,区域市场中满都是菜鸟在他们背后晃荡。

结果就是随着菜鸟用数字化穿透整条行业链,匹配了新零售端到端的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