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浅谈大宋风月场(1 / 2)

杨霖以前每日读书习字,十几年如一日,从未荒废。为了不显得太过奇怪,杨霖现在也会走一遍程序,不过是走马观花一般,不十分走心。

九经三传他早已背的滚瓜烂熟,就算不日日诵读,也不会耽误接下来的省试。

大宋如今取士,还要考较诗词,仔细回想了下杨霖以前做过的诗词,都是些中下之作。这具身体以前的主人,虽然博学强记,刻苦用功,但是和天才两个字完全不沾边,没有如今大宋那些遍地都是的诗词大家的才情和灵韵。

若是让他中规中矩去考省试,就算能中也只能挂个末梢,虽说现在提前搭上了蔡京、童贯的顺风车,但是一个进士的出身还是可以省不少事。

天气逐渐转凉,深秋的西风摩挲着院里的梧桐,杨霖伸了个懒腰,放下诵读了半天的《公羊传》,转头一看锦儿单手托腮,睡得正香。小丫鬟今年才十四岁,正是对这些最厌倦的时候,杨霖不禁回想起自己十四岁时候,在课堂中那无边的困意。

难怪这些圣人能成为圣人,随便说出一句话都有催眠的作用,真是法力无边,我说怎么越念越困呢。

杨霖自嘲几句,轻手轻脚地推开书房的木门,一阵冷风吹进来。锦儿一个激灵,睡眼朦胧地叫了声“少爷,念完了?”

杨霖直接不睬这个小迷糊,对着满院的西风扩了扩胸,大宋的天空澄澈净蓝,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草香气,让人精神一振。

锦儿背着手蹦蹦跶跶地走过来,刚睡醒的声音甜甜糯糯“少爷,这么好的天,不出去走走么?”

小妮子最近老是跟着杨霖出去,都快上瘾了,毕竟是十几岁的少女天性,不喜欢闷在杨家九进九出的大宅子里。

杨霖摇了摇头,说道“今天请了几个师傅教习杨天爱他们些拳脚技击,这些浑球读书没一个上进的,看来要因材施教了。”

锦儿稍微有些失望地哦了一声,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就是杨三标志性的公鸭嗓“大郎,外面来了几个贡生,要请大郎去参加聚会。”

大宋的贡生又称举人,和后世的举人不同,这个贡生是一种临时的资格。

如果你在当地的州府通过了府试,就成了贡生,具有进京赶考的资格。若是这一次没有中进士,那不好意思,三年之后的大考你没有资格参加,除非再次参加府试获取贡生资格。

府试又称解试,排名第一的杨霖才会被叫做解元,这些贡生可以说全是他的同期,将来要进京一同参加省试的。

这种聚会,倒是不好推辞,杨霖回头一看,锦儿满脸得意,笑成了一张月牙,不禁没好气地说道“这下遂了你的愿,换身得体的衣服,咱们去会一会这扬州城的才俊。”

“扬州才俊不就是少爷么?”

“哈哈,小嘴抹了蜜,说话真甜。”

杨霖是商贾之家,纵使家中豪富,在书院交往的也是些普通人家的子弟。

这个年代虽然不禁止商人参加科举,但是毕竟是礼法逐渐抬头的北宋末年,士绅官宦人家的子弟心中都有一些傲气。

来到大堂内,一群书生围着杨霖家的大厅中的字画指指点点,脸上或艳羡、或清高、或痴迷

杨霖轻咳一声,众人这才围了上来,其中几个十分亲热,也有在后面不说话的。

“大郎,听说你前些日子卧病,可曾好利索了?”

“大郎,他们说你是府尊的座上客,可有此事?”

“都静一静!”一个看上去十分年轻的书生抬手往下压,大声道“大郎,我等听闻你身子恢复,凑了钱在清音阁为你摆酒庆贺一番。”

这是杨霖的挚交好友,大名在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姓秦名桧字会之。此时这个大奸臣看不出一点奸邪的样子,长得是四平八稳,出身是县令之子,不过他爹比较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