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排期排挡(2 / 3)

欧元的利润,《三傻大闹宝莱坞》会更好吗?

吕克贝松想了想,也是颇为期待起来。

到了第二天,莱曼直接杀向欧罗巴影业创建的后期制作室,整个的后期团队也开始全程跟进。

瑞恩和托马斯也不想错过这样的二次创作,也跟着进入了剪辑室。

又过了一周,先行剪辑的电影素材变成了一部5分多钟的预告片,被欧罗巴影业的宣传部门采用。

荧幕上,先是两分多钟的校园生活,随着镜头的不断转切,大致的将故事所探讨的印度教育问题呈现了出来,再就是最经典的兰彻与院长的对话了,好几段精彩的对话,拉升了整个预告片的疑点,让观众的好奇心进一步的激发出来。

与此同时,一些媒体小报也开始提前预热,印度那边,爱神国际影业跟欧罗巴影业沟通过之后,也开始配合宣传行动。

“今孟买晚报记者采访了演员阿米尔汗,面对记者,阿米尔汗非常自信的表示,他的新片《三傻大闹宝莱坞》绝对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

还有更多的对演员的采访,在印度地区流传开来。毕竟电影的演员团队大多是印度人,爱神国际影业也自然知道宣传重点放在什么地方会让观众更感兴趣,而在法国这边,宣传重点就又不一样了,他们的目标任人物放在了导演莱曼的身上。

其实说起来,一部电影的宣传工作放在演员身上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但奈何法国媒体总不能宣传阿米尔汗有多厉害,或者演员们有多敬业吧,不说欧洲文化圈接不接受印度的演员明星,就是单这样看,就觉得会很奇怪。

什么巴黎人报报道,演员阿米尔汗说巴拉巴拉的,一看就很违和。所以他们是这样报道的

“《活埋》导演携新作《三傻大闹宝莱坞》强势归来,或要问鼎明年的票房排行榜冠军宝座。”——《圣费罗日报》

“新人导演莱曼扬言《三傻大闹宝莱坞》将成为印度电影的标杆,为他们树立欧洲电影圈的行业标准。”——《巴黎时报》

“打破记录?亿元俱乐部或再添一人,年仅26岁导演莱曼恐成法国电影行业年轻一代最优秀者。”——《新观察家》

“戛纳晚报带你深度解析导演莱曼的崛起之路。”——《巴黎竞赛画报》

“期待导演莱曼的新片,他的《活埋》依旧还在眼前历历在目。”——《观点》

“据悉,《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所有剧组成员共赴印度孟买,坚持实地拍摄,只为呈现更真实的印度风貌。”——《世界报》

无声息间,欧罗巴影业和爱神国际影业开始发力,推广的费用一撒下去,顿时就有成效。当然,这都是一些小报的版面报道,还都是地区性的媒体,尤其是巴黎,身为欧罗巴影业的所在地,显得更为上心,胡说八道的能力也更强。

明明莱曼就一头扑在了后期的影片制作上面,从没接受过任何的报纸采访,但无良的媒体小报们又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么一位绝佳的热度来源。说的都像是真的一样。

他们虽然还没有后世知名新闻网站的那种震惊体来的流畅,但是内容的深度却是毫无半点差别。

总之就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怎么惹人眼球怎么来。

反正记者们是从来都不缺乏想象力的,一闭眼,就能脑补上万条炒作热度的新闻标题,什么离谱的东西都敢下笔写。

不过这种瞎鸡儿写,都也真能吸引到一些观众的目光。

至少一些看过《活埋》电影的群众就被勾起了好奇心。提前预热,能让看到的观众在脑海留下一点影片的印象就是值得的。

电影的后期制作还在继续,粗剪完毕后,影片时长被控制在了130分钟。

这无疑还是过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