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 / 3)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3612 字 2020-07-30

钟繇问程嘉“糊涂二字,足下何意”

程嘉说道“四方甲兵已聚,京都大震,如箭在弦上,而於此时却复狐疑,此自寻死路是也”

董卓、丁原、桥瑁、荀贞诸路兵马受何进之召,皆已逼近京都,而且丁原在孟津放火,火光燎天,洛阳城中可见,可以料到,当此之际,宫中的宦官们必然都惊慌失措,何进已把他们给逼上绝路了,这时候应该快刀斩乱麻,越早把他们除掉越好,可何进却於此时又狐疑起来,这不就等同是主动在给宦官们“绝地反击”的机会么故此说,程嘉直言何进是在自寻死路。

荀攸以为然,对荀贞说道“君昌所言甚是。”问道,“将军,打算怎么办”

荀贞闭上眼,陷入了沉思。

程嘉说的很对,这个时候应该快刀斩乱麻,而不应该再狐疑不决。

诛宦也好、逐宦也好,本来就是百余年未见之一大变局,而当此时刻,如再狐疑,则必生乱。

可何进的命令已经下来了,命他停军不前,该怎么办

临出颍阴时,荀爽对他的交代浮上心头。

荀爽交代他带兵入京,非同寻常,本朝之未见,时时处处都需谨慎小心,以诏书军令为是从。

此时此刻,天下皆瞩目京都,如不听令,那么就会给天下人一个“挟兵自重、非为人臣”的印象,可如果听令,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穿越至今,荀贞做过很多选择,如今摆在他面前的这个选择是最艰难的。

“将军”荀攸又一次轻声问道。

荀贞睁开眼,问钟繇“元常兄,你是从京都来的,京都的局势你比我清楚,大将军此令,我是该从、还是不该从,请兄教我。”

“贞之,你今为左中郎将,你如欲单身赴京,我愿为你前导;大将军军令已下,命你驻军轘辕关内,你如仍欲带兵入京,则军令在此。”

钟繇的意思很明确,要求荀贞服从朝廷的诏令。

其实不用问,荀贞也知道钟繇会怎么回答。

朝中那么多的朝臣,何进为何别的人不派,单单挑了钟繇来给荀贞传令

要知,钟繇只是个廷尉正,虽颇有实权,然如论尊贵,在朝中却是排不上号的,荀贞现为左中郎将、颍阴侯,按理说应该派个和荀贞地位相称的人来传令才对,可却为何选了钟繇

原因很简单,荀贞、钟繇是故交,所以才让钟繇来。

也就是说,何进派钟繇来,其中蕴含了一个潜台词,那就是担忧荀贞可能会不服从命令。

正因有此担忧,故此朝中那么多的贵重大臣何进都不派,而却挑了钟繇。

钟繇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他虽和程嘉、荀攸、荀贞一样担忧洛阳的局势,他虽也认同程嘉的意见,认为该速战速决,不应再狐疑拖延,可朝廷的诏令既然已下,那么作为人臣就只有服从一途,朝廷的威严必须要维护,因而他对荀贞直言不讳你要是想违令,我一定阻止你。

荀贞转而问道“元常兄,你出京时,本初、孟德诸君可有话语相托”

“吾得令便即出京,未曾与袁、曹诸君见。”

荀贞默然。

钟繇看着他,说道“贞之,我知你忧洛阳局势,然朝廷诏令已下,该怎么办,君请三思。”

荀贞坐於席上,远望洛阳方向,暮色渐重,夕阳云乱。

荀攸第三次问他“将军”

荀贞按地起身,顾盼不远处道上的部曲义从,转对钟繇说道“元常兄,天将夜了,这会儿也没办法再折军往回,且便就在此地宿营一夜,待到明曰,我再率军退回轘辕关内吧。”

钟繇露出了一点笑容,点头称好。

荀贞传下军令,命诸部义从停下行军,就近找了处适合宿营的地方,由军官们指挥着,义从们或巡弋周围,或竖栅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