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臧子源主动请缨荀贞之感慨风月(1 / 3)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3515 字 2020-07-30

侧堂里,臧洪已等了会儿了,见荀贞进来,起身行礼。

荀贞落座,笑道“起来吧,坐下,坐下。大晚上的,你不在家待着,跑来见我作甚扰人清梦。”

臧洪一脸严肃,没有接荀贞说笑的茬儿,也没有坐下,而是往堂外看了眼,见堂外无人,仍觉得不保险,又往前上了几步,驻步在离荀贞坐席不远的地方,目注荀贞,压低了声音,说道“明公,袁本初可是要起兵讨董”

荀贞大惊,心道“袁本初讨董之事极其隐秘,郡中唯我与志才等人知,郡吏并无一人知晓,藏子源却是从何处知道的”心中吃惊,脸上从容,故作惊笑,说道,“袁本初要起兵讨董子源,你这话是从何说起,从谁那里听说的我怎么不知”

“明公都到这个时候了,你也不必瞒我了。我这里有封信,明公请看。”

臧洪从袖中取出一封信,趋前两步,躬身呈给荀贞。

荀贞接住信,借案上烛光,展开观看,却是张超写给臧洪的。

他一目十行,很快把信看完,心中了然了,心道“却原来是张孟卓将此事告诉了子源。”

张超的这封信讲的主要内容是袁绍遣派了一个使者,秘密谒见了他,说是袁绍决意要起兵讨董,叫他到时在郡中响应,他手下无得用之人,故此想请臧洪离开广陵,改而去助他起事。

荀贞慢慢把信合好,递还给臧洪,心念电转,想道“张孟卓倒是够信任子源,也够看重子源才能的。”口中徐徐说道,“原来是张公给子源写了信啊子源,那你是怎么想的是留下来助我,还是有意去找张公”

“明公,这不是要紧的事。”

“那什么是要紧的事儿”

“明公明知故问。”

臧洪收好信,又转头往堂外看了眼,堂外夜色悄然,无有人踪,他转回头,紧盯着荀贞,低声说道“袁本初要起兵讨董这件事看来是真的了明公也已经见到袁本初的密使了”

“袁君的密使我没有见着,我见的是孟德的密使。”

“孟德曹操”

“正是。”

臧洪想起了前几天的确是有一个姓曹的人来见过荀贞,他顿时甚为不满,埋怨似的说道“明公这等大事,你为何对我只字不提是因为信不过我么”

荀贞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臧洪等郡吏,倒也不全因是不信任他们,主要是因为“人多口杂,事不密则泄”,离起兵讨董至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如果知道此事的人太多,万一出个纰漏,走了风声,未免不妥。

他答道“子源,你我相识虽短,但对你的为人秉性我却是已然十分了解,你素慷慨重义,我怎会不信任你之所以尚未将此事告与你知,是因为我还在考虑此事该怎么谋划。”

“那明公可考虑好了么”

荀贞不回答他,而是反问他的意见“子源,袁本初欲起兵讨董,请我等於州郡响应,你觉得此事可行不可行”

“当然可行”

“噢此话怎讲”

“董卓,一武夫耳,恃兵自雄,操纵朝堂,朝中公卿,竟不敢言中兴以来,何曾出现过这等事董卓,是必须要讨的,如不讨之,则汉家从此再无威严可说”

“如此,卿是赞同讨董了”

“正是洪虽不才,家亦世受汉恩,值此汉家危亡之秋,正是洪慨然报国之时”

这“汉家威严”也好,这“慨然报国”也罢,说到底,还是董卓做为一个武人集团的代表,他试图掌握朝政,和士人集团的利益发生了不可缓和的冲突,不能解决的矛盾,要想维护士人集团的利益,臧洪作为士人的一份子,他只能、也必须“慨然报国”。

当然,如前文所述,现下来说,虽然士人阶层里的任何一个明白人都知道,他们和董卓这个武人集团的矛盾已经是不可调和了,汉室的政权要么归他们,要么归董